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本站推荐]

一、政府体制改革的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及我国加入wto从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代中国政府活动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政府生态的变化则从根本上导致了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发生和推进。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短短30年里,我国已先后启动了五轮政府体制改革改革,即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5次机构改革,其实践透射出许多发人深省的启示。

第一次即1982年的政府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其主因是倡导经济改革、推动官僚体系变革、选拔年轻化与知识化的干部。“文化大革命”之后,基本坍塌的国家各级政府机构都面临着重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大量在“文革”中受冲击的千部需要平反,需要回归,使得政府干部队伍迅速膨胀。此次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机构数量和人员也按要求大幅度减少。通过改革,下放了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人事管理权限,建立起了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

第二次即1988年的政府体制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其原因在于政府的职能和行为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这次改革没有在地方推行,机构、人员的精简后来也有一定的反复。

第三次即1993年的政府体制改革,核心任务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其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中心内容是“政企分开”。其具体要求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理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职责权限,避免交叉重复,调整机构设置,精简各部门的内设机构和人员。这次改革历时近3年,国务院机构定员共精简20%左右。

第四次即1998年的政府体制改革,是194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其原因在于前三轮改革从某种意义上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出现了改革后的膨胀和反弹之势,所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再次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经过改革,国务院的机关人员编制由原来的3.2万人减少为1.61万人。截至2002年6月,经过4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5万名。

第五次即2003年的政府体制改革,其原因和第四次改革是一样的,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共有28个。这一机构改革方案既考虑到了国务院机构设置的总的格局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考虑到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启示


(未完,全文共57775字,当前显示13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