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合作项目-黑龙江农垦科技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科技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协商,双方确定首期启动28个科技合作项目,包括组建农业研究综合试验站项目2个、作物育种项目2个、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项目3个、大豆机械化栽培技术项目2个、植物保护项目3个、土壤肥料项目2个、蔬菜及马铃薯高效栽培项目2个、果树生产项目3个、农业产地环境项目2个、农业信息化项目1个、畜牧项目4个、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

一、组建农业研究综合试验站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垦建三江水稻研究试验站

工作目标。在建三江农垦分局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试验站。针对垦区水稻生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开展协作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提高垦区水稻生产科技含量。双方拟在建三江垦区组织重点农场及主要技术人员,开展针对农垦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以及水稻机械插秧育秧技术培训等活动。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

1垦区合作单位。建三江农垦分局、七星农场、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建三江科研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高效利用综合试验站

工作目标。研究解决垦区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天然湿地保护等问题,形成系列技术体系。通过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带动垦区粮食增产增收,争取使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kg/m3,土地生产力提高20%,粮食增加单产120斤。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郝卫平。

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院水稻所、总局科研育种中心、北安局红星农场、牡局八五七农场、宝局新华农场、齐局克山农场、九三局大西江农场、北安局赵光农场。

二、作物育种

3、农作物种质资源交换与利用

工作目标。以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优良品种培育和产业化为目标,根据垦区的特点和生产需求,开展寒地水稻、玉米、大豆以及麦类作物资源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加强现代育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充分利用优异作物种质材料,创造主要作物育种新材料。强化优质、高产

2与抗逆等性状的综合利用与改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专用新品种。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述民。垦区合作单位: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农垦科学院经作所、八一农大农学院、红兴隆科研所、北安科研所、九三科研所、建三江科研所、宝泉岭科研所、总局育种中心哈尔滨科研所、总局育种中心经济作物研究所、华疆科研所。

4、蔬菜及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

工作目标。在垦区引进试种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蔬菜和适合加工的马铃薯新品种,每年在100亩试验用地上试种蔬菜新品种10~15个,包括甘蓝2~3个、白菜2~3个、番茄2~3个、黄瓜3~4个、甜辣椒1~2个,筛选试种20个马铃薯加工品种(系)。

责任单位与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刘伟、金黎平。

垦区合作单位。八一农大农学院、农垦科学院经作所、哈尔滨科技园区、北安局格球山农场、北安局红星农场、齐局克山农场。

三、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

5、水稻钵型毯状秧苗机插新技术示范与应用

工作目标:在建三江、牡丹江、红兴隆、宝泉岭、齐齐哈尔等分

3局示范应用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解决普通机插质量差、伤秧、返青慢及不均匀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研发新型适用秧盘,提出钵形毯状秧苗培育及机插集成技术,争取示范增产5%以上,亩增产30公斤。


(未完,全文共16318字,当前显示14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