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泛清真化”的实质就是宗教极端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宗教极端活动在某些地区、在食药领域还常常表现为泛化“清真”。

我们认为“泛清真化”的实质就是宗教极端思想。去“泛清真化”与“去极端化”工作一样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国家的安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生活始终离不开食物,享受安全可口的美食是每个人的追求和权利。

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上总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企图干涉群众饮食习惯,利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渗透和破坏。由于所处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不同,各族群众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饮食习惯。

比如,有的少数民族喜欢吃马肉,而有的少数民族不吃马肉,有的少数民族食用清真食品,而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这样的讲究。

为了更好的服务各族群众尤其是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群众,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管理部门对“清真”概念和“清真”标识的使用早已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和规定。“清真”是符合群众饮食习惯的意思,并只限于食品行业,不含肉类、乳类及动物油脂成分的食品,不得冠以“清真”字样,非食品类的商品更不能印有“清真”标识。

但是,近年来在社会上出现了“泛清真化”现象,“清真”概念和“清真”标识的使用范围蔓延到非食品领域、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清真牙膏”“清真肥皂”“清真盐”“清真纸”“清真化妆品”“清真马路”“清真专用收银台”等等。调查发现,“泛清真化”现象在一些地区餐饮服务行业也比较突出,从经营场所的布局到服务人员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都存在或明或暗的渲染宗教氛围和提倡“泛清真化”的现象。例如,有的清真餐饮经营场所的布局设计和装修装饰采用阿拉伯清真寺的风格,店内张贴阿拉伯经文、麦加祷告图案或悬挂有宗教内容的标语,店内禁止烟酒和播放宗教朝拜的影像视频,在餐厅清真标识和食品图案中植入星月图案和其他宗教标志,餐具上标示清真字样和图案,使用不正确、不规范的清真标识。服务人员穿戴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服饰和头饰,不雇佣汉族厨师和服务员。店内允许穿戴宗教极端服饰和留大胡须人员就餐。经营场所存在做“乃玛子”的氛围和条件,对在餐厅内进行“乃玛子”等宗教活动不干预、不制止,甚至诱导群众在就餐过程中进行宗教活动。提示和暗示别人不使用非穆斯林群众接触过的餐具或制作的食品,拒绝从汉族群众经营的商店购买餐具、蔬菜等,并通过这种方式营造浓厚的宗教氛围,对群众进行心里暗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发群众的宗教情绪。

“泛清真化”现象的出现绝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深刻而错综复杂的原因,既有一些不良企业、商家在利益驱动下的恶意炒作,境外的误导和社会上存在的错误认识,更有敌对势力的渗透和阴谋。

一方面,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有使用清真食品的需求,出于朴素的民族感情对清真商品持有较高的认可度。一些企业为了谋一己之私,提高产品销量,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利用群众朴素的感情,对自己产品进行肆意炒作,恶意扩大“清真”概念,他们未经许可滥用清真标识,误导消费者,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国内一些企业盲目采用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清真认证体系。但是,这些认定标准与我国少数民族群众的传统饮食习惯并不一致,甚至与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大趋势背道而驰。


(未完,全文共19143字,当前显示14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