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领域,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提出了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的战略目标,这是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以下是我校关于促进公平教育的策略。分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一、教育的自由化得不到保障的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关于这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有些学生偏科。由于偏科他们失去了接受优良教育的机会,他们成为教育不公平的受害者。偏科的学生是不可能考取重点大学的,但偏科的学生又同样是对某方面知识特别感兴趣,由于考试制度的限制,使他们放弃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些偏科的学生对他们所偏爱的科目有着不同寻常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很有可能就是将来一项重大发明的最有力的承担者,而我们的教育却过早的将他们排除。实现对于偏科生的公平教育,我们应该在保证广大学生整体基本素质的前提下,设立一项有别于高考的大学专业兴趣直升考。这里所说的整体基本素质只是为了达到一种基本素质的普及,而针对这种基本素质的考察,也只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考试来予以考核(强调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而这种有别于高考的大学专业兴趣直升考则是针对其所选专业的一种针对其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都进行深入考核的考试制度。这种考核制度既考虑到了全面素质的发展,又侧重于激发每位同学的特长,这样会更有利于偏科生本人的成长,同样也有利于国家各方面技术的发展。

二、教育资源分配与考试招生制度的不协调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为基础的几门课;而城市中的学生们却在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相对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质量劣等的教育。难道落后就是他们无法享用教育资源的原因吗。难道他们就只能接受这种落后的待遇吗。同是中国公民,他们有权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同样是我们在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必须考虑问题。

同样,对于那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的考生,高考招生制度的分配同样是我们在实现教育公平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各地区划定的高考分数线的不一致,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面对同一张考卷,跨入高等学府的门槛却不同。例如,2010年全国第一批高考录取分线,北京文科524分,理科494分;湖北分别为530分和577分,山西省为533分和536分。往往外地只能上专科的考生,在北京就可以上重点大学了。这样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相关部门却始终不做一点点调整。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这样的录取制度实在有违公平这一教育基本准则。也许这一政策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对于北京的录取分数线低,人们会说他们的学生的素质高,即使分数低,也应该录取,但是既然素质高,哪又为什么在高考中考考不到好成绩呢。既然他们素质高为什么不叫这部分素质高的人接受同等的录取制度,将他们尽可能的分配到全国的各所大学呢。这样似乎也能带动各所高校的发展,同样也使各个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比较以上两方面的问题,这种在教育资源分配与考试招生制度方面的的不协调似乎更加的明显,一个无法享受优良教育资源的同学却要考出高分才能继续深造,一个享用了优良教育资源的高考成绩不是很高的同学却能通过这种录取制度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对与贫困地区的同学,本身就已经很不公平了,在最后的一关还要强加一个更不公平的录取制度,我只能告诉他们应该自强不息。

而要想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应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未完,全文共21255字,当前显示14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