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农广校体系建设

农广校是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是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业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加强农广校的体系建设工作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农广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有效地整合农业教育资源,履行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业技术传播和科学普及等公共服务职能,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基础依托。

一、农广校体系建设的内涵

创新农广校体系建设,就是农广校体系建设的内涵。面对规模大、层次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战略任务,我国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明显不足,存在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主体比较脆弱、社会资源分散等问题;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激励和硬约束,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滞后,存在“低水平简单重复”问题;教育培训条件不配套,基本建设长期欠账,存在培训缺场所、教学缺设施、下乡缺工具、实习缺基地等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加快创新农广校体系建设。

面对目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所遇到的新形势、新需求和新任务,农广校体系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充满各种新的挑战和困难,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构建一个符合新时期新阶段的农广校体系。一是创新原则,遵循“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原则,通过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设施综合配套,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农广校制度体系,更为严谨的为农民服务;二是创新机制,以“百万中专生计划”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送教下乡”模式,建立“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农民学历教育制度;要以“阳光工程”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和“创业培训”模式,构建一个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多方面教育培训的农广校教育体系,更为全面的为农民服务;三是创新方法,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上,要以“管理制度”、“组织保障”、“学习氛围”三到位为基础,“田间学校”、“创业培训”、“农业基地”三结合为抓手,办好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更为实效的为农民服务

二、农广校体系建设的原则

针对现阶段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现实需要,建设农广校体系的根本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

(一)独立自主并有章可循的原则

强化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独立性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独立性的工作局面,规划、设计和形成符合农广校职能实际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真正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自主的定好教学规划与项目。并且做到教学要规范、制度要健全,比如从制定中专班招生计划工作开始,就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各级中专教育管理制度、章程、方法来规范教育教学工作,抓好每个环节,认真做好台账管理,做到每一个学员有一份完整的档案,每个一学期的每一个科目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按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班会制度、班干会制度,严格考勤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二)重心下沉并自下而上的原则

农广校的根基在农村,要下沉重心,贴近农民,采取下乡教学、集中教学等多种办学模式,严格按照规定发放补助补贴,既解决工学矛盾,又能体现了农广校办学特色。并且努力形成一种良性的由下至上的建设原则,基层农广校是农广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市级农广校是农广校发展的纽带,农广校体系要始终保持一种自上而下的扶持状态和一种由下至上的维护状态。

(三)各方突破并学以致用的原则


(未完,全文共32161字,当前显示14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