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济宁市做好分级诊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1)

第一篇:关于济宁市做好分级诊疗制度的几点建议(1)关于济宁市做好分级诊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案由:加快推进济宁市分级诊疗制度,保障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有效实施

二、提案人:周美玲

三、内容: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是当前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有效实施是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以及缓解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但分级诊疗仍存在困难,现分析如下:

(一)社区首诊制度实施困难。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硬件设施与服务能力方面与公立大医院差距明显,加上人员结构仍需大力改善:基层医院执业经验丰富、职称高的医师所占比例较小,拥有的全科医师仅占不足二成;骨干力量是青年医师,年长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数量较少,无法满足群众实际需求,致使社区首诊制度难以有效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基本医疗能力弱,居民认可度不高,不愿意前往就医,目前仍难以承担首诊重任;2009年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以后,基层医疗机构出现了“重公卫、轻医疗”倾向,弱化了基本医疗;“基药制度”的实施,也削弱了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现行绩效考核制度挫伤了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全科医生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待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招人难,留人更难”问题严重,导致服务能力不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致“留人更难”。

(二)双向转诊制度难以落实。双向转诊制度的制度设计初衷为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由于缺乏有效的应用标准和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双向转诊制度难以落实到位;分级诊疗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诉求的差异,医院之间存在病人资源的竞争,致使分级诊疗制度顺利推广存在障碍;国家和地方虽然出台了一些具体改革措施,但大型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尚未得到有效破除,同时国家对医疗机构考核和评价体系仍存在大医院规模扩张与医疗机构升级导向,“人才与患者”双虹吸现象依然延续,导致分级诊疗中间医院“空心化”。济宁市虽有双向转诊政策和制度,但实际运行并不畅通,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尚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而且“上转容易下转难”。

(三)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平台有待加快。我市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尚未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二是尚未建立统一的全民健康档案系统;三是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信息联通不畅,医联体内部尚未充分实现病人信息的共享;四是尚未建成区域一卡通、双向转诊、一单通等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生转出病人后无法得到上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不利于诊疗技术进步。

(四)医保政策不适应分级诊疗,分流引导效果不明显现行医保政策本着便民原则,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往往首选到大型医疗机构就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在各级医院之间仅差7%,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的作用有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生命健康的更加重视,通过差别并不明显的调整医保报销比例的做法已无法有效地将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四、建议措施:

(一)、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把好首诊关

1、改革人事与薪酬体制,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广双流“县管院用”经验,缓解基层医疗机构的“招人难、留人难”,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未完,全文共19042字,当前显示13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