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流域国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黑河出山口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75亿立方米,其中黑河干流莺落峡站15.8亿立方米。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量约为3.33亿立方米。天然水资源总量为28.08亿立方米。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历史上水事矛盾已相当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等生态问题进一步加剧,省际水事矛盾更加突出。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当地水资源缺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够,生产、生活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布局不合理,水量蒸发渗漏损失大;缺乏水资源统一管理,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针对日益严峻的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恶化局面和突出的水事矛盾,2000年5月朱镕基总理就黑河治理问题做了具体指示。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开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工作,先后提出《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等成果。2001年2月21日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2001年8月3日国务院以国函[2001]86号文批复《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原则同意该规划,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根据黑河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研究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水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提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目标、总体布局、近期实施意见和有关保障措施,力争通过近期三年治理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遏制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并为逐步改善当地生态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的综合治理指导思想,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根本,以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核心,上中下游统筹规划,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针对流域生态系统恶化问题是自然和人类活动长期积累的过程,生态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规划提出进行分阶段治理,并提出相应的2003年、2010年治理目标。近期(2003年)治理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体系,大力开展节约用水,调整经济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态用水,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正常年份使正义峡下泄水量达到9.5亿立方米,使生态系统不再恶化。

规划在黑河流域逐步形成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和保护体系,上游以加强天然保护和天然草场建设为主,中游建立国家级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深化灌区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积极稳妥地调整经济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下游建立国家级生态保护示范区,加强人工绿洲建设,搞好额济纳绿洲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规划2001年至2010年流域治理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控制性骨干工程、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水量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


(未完,全文共29696字,当前显示14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