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城市治理的成就及改进的思路与目标.

中国城市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

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初期,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17.92%。到2007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44.94%,与1978年相比上升了27.02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93个百分点。如果把流动人口包括进去,这个比重还要高。城市个数由193个增加到656个,初步建立了合理的城镇体系。

基本建立了城市市场体系的框架。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但城市改革很快以企业改革为核心,并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领域全面展开。经过30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建成。城市成为中国市场体系的支撑,城市经济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城市

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在区域中的经济中心作用明显增强。2006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国6.4%,总人口占全国28%,但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国的62.7%。

城市社会进步明显,教育、科技、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质量水平空前扩大和提高,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市政公用事业和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设施得到普遍提高。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5.8元,如果以1978年为100,则2007年的指数为752.3。住房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识,197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只有6.7平方米,而2006年人均已达27.1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0.4平方米,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从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7年的36.3%,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从总体上看,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城市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前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实行行政主导的“大一统”式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对城市管理体制和城市治理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1980年实行的财政“分灶吃饭”是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城市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从单一体制下中央政府计划和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转变到双重经济职能,既要承担中央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政策的职能,又要承担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种承包制的推行使城市政府的权限扩大,城市企业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融为一体。

从“听命”到“博弈”。经济职能的双重化,使城市政府作为区域微观经济主体的代言人成为同中央政府的博弈的主体。

从运作企业到干预市场。为追求城市经济发展,提高财力,城市政府把所属企业发展作为了财力的重要来源,为此利用行政力量干预市场运作,包括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从经济职能到社会职能的扩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城市政府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的城市问题,公共品的提供、企业转型后卸下的负担,城市空间的扩展和结构的改变需要由政府科学地规划设计,城市政府还需要承担社会保障等社会职能。

城市治理存在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19338字,当前显示13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