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试论政府公信力建设

江南大学李猛

指导老师杨宝国

摘要。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清楚认识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信用行为、巩固升华行政文化,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稳固的公信力也是一种执政资源。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着地方政府的权威流失、公共政策的执行乏力、腐败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及政府信息缺少透明度等问题,提升政府公信力应从理念转变、制度完善、职能转变、政策制定、流程优化五个层面着力。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信任危机重塑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理论

(一)政府公信力及其主要特征

(二)政府公信力的价值定位

(三)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四)政府公信力的效应分析

二、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二)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流失的问题分析

三、重塑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思考

结论参考文献

【1】

唐铁汉.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5(3).【2】

崔光胜.我国政府诚信问题研究[j].公共行政,2005(1)

【3】

高卫星.试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与重塑[j].中国行政管理,2005(7).【4】

唐铁汉.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5(3)

【5】

朱光磊、周望,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提高政府公信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3【6】

吴晓峰,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8.05.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理论

(一)政府公信力及其主要特征

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它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因而,这一概念事实上囊括了政府信用与政府信任这两者的全部内容。具体地说,政府公信力这一概念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要素:理念。理念是一种向导,它告诉人们如何从事。正确的理念自然引导恰当的行为,这说明理念具有指导性。政府公信力不仅与政府自身表现有关,而且与信任投入者密不可分。众所周知,现代政府的产生基于人民的授权。有了政治合法性,便有了政府的行政资格。合法性“是对统治权力的认可”,是国家公民对现政府的认同与遵从。这种认同和遵从是建立在一系列条件基础之上的:被统治者的首肯是合法性的第一要求;第二要求则涉及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认同,但认同需要社会满意度;第三要求与法律的性质和作用相关联。在马克•夸克看来,如果上述因素能够很好地结合,那么政府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合法性带来的将不仅仅是秩序和效率,还有司法的公正。[3]由此看来,政治合法性是政府公信力的第一要件。人民至上理念是政府题中应有之义。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系到它的政治合法性与公信力。

第二要素。行为。行为根植于理念。而行为愈正当,行为主体获得的信任值就愈高。较之于统治行政阶段和管理行政阶段,更高一级的公共行政阶段才是迄今为止我们追求的、最理想的状态。政府的职能已不再是统治,也非管制,而是服务。政府提供的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是治理而非统治。治理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通过不断地满足国家公民的利益需求,将权力和威严升华为能力和威望,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未完,全文共23329字,当前显示14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