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发挥电子政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成为当前电子政务的首要任务。

一、深刻认识电子政务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意义

二、准确把握电子政务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

三、积极探索新阶段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推进机制;提高电子政务支撑解决经济社会关键问题的能力;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利用;增强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统筹协调发展取得一定进展

中央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强电子政务体制机制建设,基本健全了电子政务组织保障体系,各级政府普遍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其统一管理、统筹协调电子政务各项工作。

二、政务应用快速发展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对重要业务应用的投入,部门业务应用快速发展,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不断提高。截止到2013年底,中央各部委的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省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覆盖率达到70%以上。各级财政、公安、人社、工商、税收、卫生和人口等主要职能领域业务应用信息化发展较快,电子政务应用在经济和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应用成效明显。

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网民和宽带接入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6%,弥补了我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在县级以下较为薄弱的现状,为电子政务应用在县级和向县级以下延伸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四、政府网站功能逐步健全

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网上办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不断完善网上信访、领导信箱、在线访谈等互动栏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注重民意收集与信息反馈,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各种新技术应用,通过网站、微博、微信、视频等形式的全媒体,促进全面公开,提高其透明度。

发展特点:

创新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成为电子政务应用的重点;集中管理成为电子政务高效建设和应用的根本方法;全面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是发挥电子政务综合效益的关键。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规范的技术服务体系缺失

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

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


(未完,全文共33894字,当前显示13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