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政府公信力及其建设价值

摘要。政府公信力属于政治。。理范畴,是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进行解析,有助于政府通过完善自身施政行为获得公众信任。对政府公信力进行客观评价,需要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以公众好恶为衡量标尺,从政府职能履行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情况、政府法治民主施行情况、政府廉洁高效情况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政府公信力建设能够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稳固政府的合法性地位、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建设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046-02

政府公信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直接影响政府的执行力,直接关系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研究政府公信力及其建设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公信力概念解析

1.公信力的概念

要了解公信力的概念,必须从认识诚信开始。作为基本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最开始“诚”和“信”是分开使用的。“诚”的概念出现比较早,在古代更多强调了“诚”的天道之源价值与人性之本意义,主要是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诚’作为最高的价值本体,付诸道德实践便表现为‘信’。”[1]“信”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主要指“内诚于心”,是内核;“信”主要指“外信于人”,是“诚”的落实和延伸,二者相辅相成。“诚信”一词基本可以定义为一种具有道德约束力甚至是法律强制力的社会规范来约束社会民众行为的精神价值,是每个社会都熟知并推崇的一种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公信力的概念源于人们对“诚信”的理解和践行。目前学术界对公信力一词尚无统一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最早出现在传播学领域,特指媒体公信力。黄晓芳(1999)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提出,公信力是“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后来,公信力逐渐延伸到政治学领域,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应用广泛。

2.政府公信力的概念

政府公信力属于政治伦理范畴,是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政府公信力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信”的理解和对政府价值的追求。当诚信作为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时,不仅要求社会个体要信守自己的承诺,还要求政府部门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也能做到“取信于民”“诚实守信”。目前,政府公信力这一概念在理论界尚未有统一的界定。按照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公众是公共权力的主体,也就是委托人,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理者,从这一理论出发,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通过自身的信用获取公众信任的情况或程度。政府公信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行为的客观效果,另一方面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主观感受。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环节,在全社会起着示范引领作用。政府公信力具有信用主体的特殊性、信用关系的不对等性、信用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信用社会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这是由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2]。

二、政府公信力评价要素

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必须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出发,以公众的好恶为衡量标尺,依据公众对政府的期待,政府公信力的评价要素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职能履行情况


(未完,全文共15993字,当前显示13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