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探析

——以陕西省15个抽样县区为例

【摘要】

近些年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仍存在校舍资源利用不合理、教学设备设施条件差、师资队伍结构严重失衡、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未能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校际间教育差距,建立和完善资助保障体系,进而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

【关键词】

农村

义务教育

公平发展

教育公平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教育公平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近期,课题组对“新投入机制下陕西农村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相关抽样调查研究,调查范围涉及陕西省15个县(区),发现在区域、城乡、学校和学生群体等方面教育不公的现象还较为严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机制,进而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教育公平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农村教育得到了大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强调加强农村教育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加大关注弱势群体。我国已经在99.3%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已经实现了100%,男女童的入学率没有任何差异。农村的高中教育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有力促进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同时,农村职业教育提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合作为主要模式”,采取订单式培养等各种方式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效非常显著。

其次,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2003年启动、2004年大面积铺开的“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在西部广袤农村地区大力普及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在这些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美观,寄宿制学校的食堂得到改善。

再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别。以中央财政出资为主、地方财政配套,实施“农村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通过三种模式,把过去只有城市和发达地区才能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了农村,送到了中西部,大大缩小了区域之间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差别。

另外,国家还实施了义务教育工程、西部两基攻坚工程、两免一补工程等重大工程,加快对西部教育发展支持力度,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公平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校舍资源利用不合理。农村学校依然“散、小、弱”,学生就学成本高,学校管理成本高,教育资源浪费严重;而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和规模过大现象非常突出。统计显示,城区初中、小学最大班额都达到90人以上,平均班额也在80人左右,县城小学大班额占到县小学的51.2%,县城初中大班额占到县初中的72.3%。

教学设备设施条件差。首先,很多农村学生面临着“吃饭难、饮水难、如厕难、取暖难等”问题;其次,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装备处于“低保型”发展水平,与国家办学标准相差甚远,调查统计显示,全省初中和小学的图书、实验仪器不达标比率分别为25%和50%左右。而城区学校和已建成的寄宿制学校的设施设备无法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以渭南市临渭区为例,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基本为泥土操场,小学体育场面积达标为43%,体育器材达标为22%,初中体育场面积达标为59%,体育器材达标为63%。一些规模较小的小学没有实验室,多数实验没法开展。


(未完,全文共27213字,当前显示142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