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消毒隔离与医院感染的预防

定义:

1.消毒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2、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方法

2、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灭菌可采用压力蒸汽、干热、环氧乙烷气体。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消毒可用煮沸、流通蒸汽。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时间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6对已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应妥善包装保存防止再污染。

3.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如何清洁与消毒。

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和听诊器应保持清洁如有污染应随时用清洁剂和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4、接触黏膜的医疗器具如何清洁与消毒。

接触未破损粘膜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体温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体温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l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用75乙醇擦干保存备用。

第二篇: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五、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六、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七、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制度

第三篇: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未完,全文共7293字,当前显示14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