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

2003-11-1715:05

摘要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观念、技术、管理和法律方面。要强化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扶持国有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1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公众摆脱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获取的方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等,高效快捷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电子政务的建立将使政府成为一个更符合环保精神的政府,一个更开放透明的政府,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一个更廉洁勤政的政府。然而,电子政务的职能与优势得以实现的一个根本前提是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因为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上有相当多的政府公文在流转,其中不乏重要信息,内部网络上有着大量高度机密的数据和信息,直接涉及政府的核心政务,它关系到政府部门、各大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有的甚至涉及国家安全。如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便无从保证,对国家利益将带来严重威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制约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可以理解为:

(1)从信息的层次看,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信息的来源、去向、内容真实无误)、保密性(保证信息不会被非法泄露扩散)、不可否认性(保证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者无法否认自己所做过的操作行为)等。

(2)从网络层次看,包括可靠性(保证网络和信息系统随时可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故障,遇意外事故能够尽量减少损失并尽早恢复正常)、可控性(保证营运者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有足够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互操作性(保证协议和系统能够互相联接)、可计算性(保证准确跟踪实体运行达到审计和识别的目的)等。

(3)从设备层次看,包括质量保证、设备备份、物理安全等。

(4)从管理层次看,包括人员可靠、规章制度完整等。

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数比较低。公安部1998年8月在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对169信息网进行检测,发现其设防能力十分脆弱,难以抵御任何方式的电子攻击。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存在4个方面。

2.

1观念方面

著名信息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提出应把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提高到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度去认识。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以来,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网络系统建设,看重网络带来的便利与高效,但是有些地方对信息安全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据估计,我国在网络工程中网络安全的投入费用不到2%,同国外的10%相比有较大差距。现阶段,电子政务网络的开放程度不高,一些机密信息目前还没有上网,再加之公众对计算机犯罪的态度较为“宽容”,认为并没有造成直接的人员财产损失,这都使得公务员和普通大众对信息安全问题关注不够,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2.

2技术方面

(1)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使得它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也难以避免偶然无意造成的危害。如:洪水、火灾、地震的破坏,系统所处环境的影响(温湿度、磁场、碰撞、污染等),硬件设备故障,突然断电或电压不稳定及各种误操作等。这些危害会损害操作系统设备,有时会丢失或破坏数据,甚至毁掉整个系统。


(未完,全文共16670字,当前显示14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