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瓶颈分析[最终版]

许莉

(淮北市委党校,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农村基层政权是连接上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桥梁,农村基层政权依法行政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定,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法治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农村基层政权依法行政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阻碍了法治政府的建设。所以农村基层政权必须培育依法行政的理念,理顺执法体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农村基层行政权的行使法律化,责任的追究制度化,权利监督体系规范化。

关键词:农村基层政权;依法行政;瓶颈;

政府建立的根本目的也即行政的目的是利用行政权建设国家公共事务,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各国政府都提出建立民主、科学、法治的政府。作为直接面对民众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法治政府尤为重要,可以说农村基层政权依法行政的水平是最鲜活的一面政府是否法治的镜子。但是基层政府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制度、体制、运转失灵、调控不到位等一系列的突出问题,严格的执法要求和淡漠的守法意识之间的冲突,先进的管理设备与滞后的立法规范、适法技术、执法理念、守法公德、价值基准之间的矛盾,以及空乏的蓝图与有限的手段、匮乏的资源等严酷的现实之间的不协调,都需要认真化解、尽心解决、也需要深层次分析,从而找出解决办法。有风险,就会有机会和创新。政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风险承担者,风险就会转变为福利。加强基层政权的适应性,针对可能和已经出现的

作者简介:许莉(1976—),女,安徽淮北人,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淮北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许可法。

1

问题采取灵活的方法、措施,使基层政权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既可以促进政府自身建设,也可以缓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一、农村基层政权推进依法行政的瓶颈

(一)依法行政的观念欠缺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一直在逐步的提高,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制国家,封建的“官本位”的思想长期影响着国人,而中国农村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更为严重,直接面对老百姓的基层政府也难免受到这种思想的波及。特别是农村基层政府,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依法执政的观念淡薄。在执法的过程中,习惯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不习惯用法律手段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依法行政往往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就拿行政诉讼案件来说,作为被告的行政主体不愿出庭参加诉讼,造成了很多行政诉讼案件的缺席判决,不利于行政主体主动了解行政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基层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方法、方式有没有意见和建议无从通过面对面的质证这种庭审环节来直接了解,也就丧失了一个接受监督的机会。而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加之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法律素质提高的速度很慢,我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普法活动,作为群众接受和了解法律主要是被灌输的,消极被动的了解,缺乏对法律的切身体会,民事法律的了解多些,而行政法律法规的了解少之又少,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是

2通过学习行政法律和法规,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去解决,往往想到的是找政府去解决问题,这也是目前在基层政府存在大量信访事件的一个方面的原因,这样不仅使社会矛盾凸显,而且使正常渠道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这些程序不能发挥其作用,也放松了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系统的、全方位的监督。

(二)农村基层政权行政执法的体制不顺


(未完,全文共23490字,当前显示13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