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开市场业务和银行准备金的一些问题

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本人初学金融,对这段话不太理解。

首先,中央银行卖出了政府债券,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为何减少了。

第二,准备金减少了,银行的信贷能力怎么会降低了呢。不是应该增强吗。

问题补充:

央行卖国债的时候商业银行非买不可吗。

银行准备金和存款准备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首先你应该明白,公开市场业务和存款准备金的调整是央行宏观调控的二个主要的货币政策。当央卖出国债时只有商业银行有能力买去(金额太大),这样商业银行的钱就会减少,所以他们的贷款能力也就降低。准备金是央行规定商行必须存放的一定数目资金防止其破产。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核心是通过买卖证券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s

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①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

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可灵活安排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

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合使用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有其局限性:

①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则会制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

②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工具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如何改变银行的准备金水平

你首先需要了解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方法以及银行的准备金情况,其次采取理解怎样影响准备金:

首先,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证券(主要是国债),回购,发行定向央票等,其中主要是以证券的回购为主(正回购和逆回购);银行的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是银行规定的,现在是16.5%,而超额准备是商业银行多提的准备金。

其次,以证券回购为例,如果人行在银行间市场上卖出证券,那么就从商业银行手中收回了流动性,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就减少,甚至不足,银行就需要在银行间市场上进行同业拆借来弥补;反之,央行买回证券,那么就向市场输出流动性,商业银行手中的流动性就会增加,超额准备金也得到了增加。

最后,强调一点,公开市场操作改变的准备金水平为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为什么就会导致利息率上长升。

货币流通量减少,为什么就会使利率上升。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央行实行财政紧缩政策,也就是减少货币流通量,发行国债只是一个方面,比如还有增加存款准备金等等。货币流通速度减少,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存款利率一定是上升,这是相对上面的存款准备金上调所说的。银行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存放中央银行的准备金高了,银行的存款目标也要跟着上去,因为银行要有钱贷出去,所以就要拉拢资金。当然这只是从银行的角度出发的


(未完,全文共18961字,当前显示136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