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构筑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的思考

刘先和(2004年6月)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部分的社区党建是个新生事物,其内涵是指,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地域性党建工作。既然是地域性工作,就有个建立共建机制的问题。结合光荣街道几年来的探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三点浅见。

一、建立共驻共建机制是新形势下社区党建的必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体制改革为社区党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主要有二:一是,社区职能转变,党建任务越来越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大批“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涌入社区;原来政府许多社会职能剥离划归社区;大批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转业退伍党员和流动党员来到社区;无主管部门经济组织不断出现,民营企业成为经济主体,需要街道、社区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所有这些,无疑使社区职能增加,党员教育管理任务加重,社区党组织已经处在党的城市工作前沿。在这种情况下,除旧制,建新制,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势必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赋予的

1重要使命。二是,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尽管社区党建也属街道基层党建的一部分,与传统党建在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社区党建与传统基层党建相比,其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对象、运行机制迥然不同。概括起来有三个拓展和三个转变。即,工作范围由过去单一社区党组织向社区内所有单位党组织拓展;工作内容由过去侧重抓党务向全局性工作,包括企事业、机关、部队、学校等各类组织在内的区域性党建拓展;工作对象由过去只管退休党员向包括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转业退伍党员等全体党员拓展。领导方式由过去封闭管理模式向协调、指导、服务模式转变;组织方式由过去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络化方向转变;活动方式由过去依靠自身力量向调动、依靠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力量和整合各类资源方向转变。一句话,社区党建工作正在由封闭转为开放,由单向转为多元。由此不难看出,在城市管理体制向纵深推进,社区党建面临日益繁重任务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再单靠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力量显然不可能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总结出一套新的工作方法。而共驻共建机制的应运而生,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需要,成为新形势下社区党建深

2入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建立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的目标和工作载体我认为,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的根本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辖区内驻军、驻地单位、企业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居民党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起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辖区所有党员为主体,所有单位共同参与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的区域性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党的工作影响力,为全街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活动平台和组织框架,即工作载体。要通过工作机构、组织机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组成的统一体,实现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对社区党建资源全面整合,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力量,互动共建。从光荣街道实践看,建立这种共建机制要抓好三个载体建设。

一是组织载体。在党工委领导下,建立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在职党员联络站,吸


(未完,全文共10167字,当前显示14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