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

内容提要: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是近年来中国执法理念的一次改革,但是人性化执法中的非人性化带来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给行政相对人带来了不必要的侵害,也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和政府的形象。虽然这些事件的发生只是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一个缩影,但却反映了我们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关键词:公安机关

执法

人性化

问题

对策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司法行政机关,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业,它担负着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和行政执法两方面的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各项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使我们切身感受到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在不断加强,法律不再仅仅重视公民对国家与社会应承担的义务,更明确了公民所享受的权利。那种认为法律是单纯的惩罚

1工具的立法思维已被法律的权利保护思想所替代,人性化执法已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

一、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的概念及意义

(一)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的概念

人性化执法是指法律人性化是指法律必须与人性相协调,并尽可能以温情的方式得到施行。具体来说,就是指法律在立法、执法与司法各领域全方位体现出来的,以人权为核心,在尊重法的精神和法定权利、遵守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充分关心人、尊重人,在事关人本性的事务中不作苛责,兼顾人的正常情感、理性和需要,兼顾人的不同个性取向和不同社群区域的习俗,尽量以仁慈、人道、温情的方式得到施行。

(二)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的意义

1、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

当前,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大量存在。比如:贫富差距拉大、下岗失业、弱势群体生存艰难等等。在各种诱因之下,一些地区群体性事件多发。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人性化执法,就是以社会稳定的大局为重。多体谅一些违法者的困境与无奈,区别不同人群、不同原因、不同情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缓解社会矛盾,这样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警民关系的改善。强调人性化执法,就是要使法律不仅具有力度,还要有温度,发挥其潜在的功能,处理好、平衡好各方利益,促进社

2会的和谐稳定。

2、唤醒道德良知,促进社会进步

目前,在我国对于违法犯罪人员的改造方法是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目的就是通过惩罚与教育,使他们成为守法公民。现实中,有许多违法犯罪人员或由于生活所迫,或由于一时冲动,或由于被坏人利用等等,而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其主观恶性并不深,不必从严惩处。用富有人性化的方法,更能使他们认识错误、痛改前非,而且往往能使违法者受到感动和感化,与冷冰冰的执法相比,效果更好,意义更大。推行人性化执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群众感到更安全、更舒心、更满意,从而凝聚、整合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形成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合力。人性化执法是一种让人放心的、文明的执法方式,它的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3、体现以人为本,改善队伍形象

作为一种执法管理模式,人性化执法是以“人的本性”为基础提出的。它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等方面考虑,把人的要素放在了中心地位,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目的是创造出一种能够满足善良人性的社会环境。“人性化”意味着一种理解和疏导,它通过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让公安民警设身处地的为执法对象考虑,为他们提供应有的方便。这样做,体现了对执法对象的尊重,减少了对抗情绪,同时也能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改善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人性化执法的特点

(一)严格执法


(未完,全文共32112字,当前显示14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