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时代下的合意选择

2015年3月、11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都强调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重要性,为医养结合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养老与医疗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现象,医养结合,作为人口老龄化时代下的合意选择,其实现形式备受关注。汝州市康宁托老中心(以下简称“托老中心”)依托汝州市骨伤科医院的医疗优势,在医养结合领域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调研发现,托老中心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破解瓶颈,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托老中心的成功经验

(一)依托医疗资源,提高养老效率与质量

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出现身体机能的退化,随之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由于后者的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投入量大且回报周期长,所以短时间内很难满足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汝州市骨伤科医院发现医疗与养老的供需矛盾,2006年开始构想,经过论证后,全额投资兴建托老中心,2009年正式运营。“依医托老”的养老服务模式,一方面提高了骨伤科医院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扩大了其影响力;另一方面缓解了医院“压床”现象,满足了老年人在急性病或者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需求。

(二)人性化管理,营造温馨的养老氛围

人性化管理是托老中心的一大特色,这种人性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建立健康档案、定时检查身体、落实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开展临终关怀等;日常生活中,定期举办娱乐活动、对老年人嘘寒问暖、对护工物质精神激励、合理安排膳食等。由此,不仅使老年人住得舒心、子女放心,也使工作人员工作得开心、顺心。

二、托老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机构积极性

对于非营利医疗或养老机构而言,有限的结余资金重新投入日常营运中,几乎不产生利润,因此对医疗、养老机构的吸引力较弱。如果缺乏政府的优惠政策,则会举步维艰。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受惠程度。托老中心在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但是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需要协调多方利益,增加了政策执行难度。而且,每月80元的运营补贴也很难及时到位。此外,由于规模和示范效应,大机构往往能够获得较多的优惠政策,而小机构获得的优惠政策相对有限。

(二)多头管理现象严重,降低办事效率

根据《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负责,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养结合机构则不仅涉及民政、人社、卫生计生部门,也涉及消防、国土、食品安全等部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环境下,多重管理导致职能分散,政策监管工作难度增大。各部门之间虽然有职能分工,但职责交叉现象也时常发生,如民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在年终时都要审核“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的资质、设备等项目,两部门职责出现重合,不仅造成管理部门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也降低了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影响了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医养结合项目,因多头管理确实给医养结合机构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因此对统一主管部门的呼声较高。

(三)福利待遇较低,招聘人员困难


(未完,全文共21824字,当前显示14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