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拒腐防变必须守住底线

时间:2014-03-0407:14:00作者:黄金桥

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新形势下,在致力于“三个并存、两个依然”反腐态势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呈现手握公权的公职人员拒腐防变的精神风貌,即解决公职人员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行、法治意识、职业素养、角色操守等问题,当务之急是着重强化各级各类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敬畏心理和底线思维,从而使我国惩防腐败体系中的教育措施更有效,制度实施更顺畅,监督机制更易行。

增强用权有责的责任意识

权力意味着责任,“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是现代社会和法治国家中公职人员履职的基本要求,权力大责任大、权力与责任相匹配也是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有权必有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公职人员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相应法律后果负责,因为法律授予了权力,同时也就意味着赋予了责任;二是被依法赋予了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不正当行使,就是失职渎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实现这一点,现代国家通过法治化的方式构建了一整套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机制,确保“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的要求不至于沦为空谈,问责制也昭示了这一理念。

正确认识权力,是掌好权、用好权的前提。增强用权有责的责任意识,首先必须认清权力的本质。权力具有腐蚀性和趋向腐败的本性,“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已经为实践所反复证明。其次,必须正视权力的特性。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正确使用权力,可以治国安邦,造福于民;而滥用权力,能使掌权者腐败堕落,则必然祸国殃民。权力的两面性,值得每一个掌权人经常思考和认真面对。再次,必须明确用权的目的。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是用来治国理政、管理社会、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决不能把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异化为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

增强公职人员用权有责的意识,能够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勤政就是公职人员忠于职守,勤于政事,认真负责地为国为民做事。勤政是所有公职人员的职业本分,古今中外同此常理。廉政是指公职人员履职时不以权谋私,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我国《刑法》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的13种罪名,就是公职人员违反廉政法律法规所实施的腐败犯罪,实施这些犯罪的公职人员属于典型的贪官。《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中所规定的30多种罪名,就是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勤政法律法规所实施的腐败犯罪,实施这些犯罪的公职人员属于典型的昏官庸官。既不勤政也不廉政而构成腐败犯罪的人,就成为腐败的多面手,集贪官昏官之名于一身,这种现象在目前腐败案例中比比皆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国家公职人员而言,勤政廉政实乃一个很高的履职要求。

常怀自知之明的敬畏心理

现实生活中,一些公职人员对真理无敬畏,对百姓无敬畏,对历史无敬畏,对法律无敬畏,对组织无敬畏,对工作无敬畏,对舆论无敬畏,对人生无敬畏,言行举止缺少现代社会公职人员的气质风貌,更像封建时代的“官老爷”。自从“你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等官员雷语后,公职人员在一些场合说出与其身份迥异、令人惊诧的种种雷语等事件就层出不穷。这些雷语,既暴露出少数官员内心深处的官本位隐秘,也说明一些公职人员没有基本的自知之明,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人为制造了官民对立。


(未完,全文共11584字,当前显示13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