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1国内外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waterandsoilconservation)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1991年中国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法》,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2005年,中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

水土保持的概念是1941年由黄瑞采先生首先提出的,现己被国际普遍采用,逐渐代替了原先的土壤保持概念。美国的土壤保持(土壤侵蚀防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就是1934年的“黑风暴”之后。1935年4月,美国第一次颁布了《水土保持法》。被称为美国水土保持之父的hughhammondbennett,在60年前就将水蚀和风蚀列为土壤侵蚀两种主要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971年他提出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风蚀预报方程weo。澳大利亚把土壤侵蚀作为引起土地退化主要因素,他们的水土保持意义更宽,包括了所有防治土地退化的行动,近年又引申为“土地保育”(land-care)。前苏联认为“土壤侵蚀”概念同时包括水蚀和风蚀,土壤侵蚀研究应包括在水力、风力破坏下水蚀过程和风蚀过程的研究,以及水蚀及风蚀作用下土壤的防护方法的研究。同时强调“水蚀和风蚀除了不同点之外不论其机械过程还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土壤防护方法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实际上水蚀与风蚀常常是同时碰到一起的,因而必须设计和实施同时发挥作用的综合措施,以防止土壤在水力和风力作用下免遭破坏。”他们称“水土保持是一门与水土流失作斗争的科学。”

水土保持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林学、草学、水利学等,涉及到水利、林业、农业、环境、城建、交通和铁路等部门,涉及到城乡千家万户,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群众性的特点。

2水土保持的原则和作用

水土保持是维护国家或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或地区生态安全,促进区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有效的防治山丘区及风沙区的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时,要求遵循以下的原则:

①防止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为此应设法提高土壤透水性以及持水的能力,在斜坡上建造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的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收或分散径流,减少径流的侵蚀能力

②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应当采用整地、增施有机肥、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植物,施用土壤聚合物

③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调节径流、防止侵蚀作用

④在已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必须注意辅以改良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把保持土地与改良土壤结合起来

⑤采用综合治理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⑥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自然条件制定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因地制宜是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科学基础

⑦生态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在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过程中,应当提出多种方案,选用生态经济效益最优的方案。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中,全面估计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效果,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对成土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未完,全文共23345字,当前显示144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