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罗文化圈再探

陈大远

在一个农耕文化的研讨会上,我的论文《“罗”文化圈——岭南溪峒农耕文化试探》首次提出“罗”文化圈的命题,也引起岭南学者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罗”文化圈有了更多的新的见解和认知,“罗”文化圈内有着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罗子国乃商周时僮(今为壮)族的一个小国,原是一个善捕鸟捉雀的罗部落。《左传》:桓公十二年,罗人欲伐楚,楚文王徙罗子于南郡枝江(西汉置枝江县,今属湖北宜昌市),史载罗国初都湖北宜城县西,后徙湖南平江县南,最后徙湖南长沙。罗子国传为祝融氏吴回的孙子陆终的第六子季连所创,是芈氏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与楚国同祖。罗是芈氏部落的分支,罗子灭国后改姓罗。楚的前身是芈国,商朝芈国不知都何处,罗子国又属苍梧族。据此,罗是受楚文化影响的僮佬族。

罗以国为姓,罗姓多为南方罗子国后人,今桂西土官姓罗的甚多,罗就是佬。清徐葆光送陈曾起宰荔浦诗:“木巢竹屋满山城,罗女蛮童椎髻迎;岁晏柴香输税罢,家家赛腊弄匏笙”。佬是僚,今以罗字冠首的地名多集中在岭南西南二江地区,与西汉时期僚族的崛起有关。故今“罗”文化圈内,传承有楚文化遗风,更多的是僚文化。

两广所有罗字冠首的地名,未必都与罗国有直接的关系,但罗字出于僮语则无可疑。在僮人语言,罗字比其他文字的使用,意义稍为复杂,它有一小部分与“那”字通,即田字的意义,有一大部分与“六”字通,即山地的意义,又有一部分乃指姓氏上的罗姓,更有一部分等于僚字。此外,罗与逻相通,又有时与乐字通,有些地方还与拉字通用。

“罗”文化圈是以罗为冠首字地名划定的,应以罗字地名使用的稠密度确定它的中心地域,罗字冠首地名在罗定的南部罗太盆地和中部罗平、围底等东水河流域较为多,且这区域都是唐以前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所以,罗定的地方文化可以作为“罗”文化圈的代表进行研究,恰巧,罗定的姓氏的构成、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演化、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的多元性等等正好对应印证了中原民族和岭南百越多民族融合的全过程,是中原礼制文化与土著百越文化长期交汇融合和演化的结果

“罗”文化圈的姓氏构成和演变:

1、以颜色为姓,黄色为梁、良、龙;黑色为乌、林、覃;白色为高(泰语的白字)

2、以国为姓,罗(罗子国);芈(楚前身的芈部族);土佬亦有译作佬字为刘姓或留姓;覃姓,一部分改为谭。3,、以居处为姓,如黎(山坡地)、利、俚等。

4、以职业为姓(象马援、羊牯、牛僧一样),韦(以养牛为职业),莫(以牧养黄牛为职业,僮人呼水牛为怀,黄牛为摩)

5、以君主和中原性氏为姓,宋朝,有土著改姓赵;侬智高战败,有改姓侬;马姓为马援后人;黄姓土人,称远祖黄万定,曾随马援南征;褟姓,远祖褟纯旺亦马援将士;覃姓,有说为狄青军中谭三耀之后;勇姓,先祖勇获为吴王夫差的大夫

6、其他如梁、蓝、兰(兰就是屋,干栏式建筑)等等。今已无芈姓,但在罗定的几个大姓氏陈、黄、刘的族谱中都记有芈氏太祖婆。证明了他们先祖曾

1与当地土著原住民婚配的事实,芈姓往往成为罗定土著原住民性氏的代表。


(未完,全文共20362字,当前显示12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