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污泥膨胀

1.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系指活性污泥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产生沉降性能恶化,不能在二沉池内进行正常的泥水分离,污泥随出水流失。发生污泥膨胀以后,流出的污泥会使出水ss超标,如不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污泥继续流失会使曝气池的微生物量锐减,不能满足分解污染物的需要,从而最终导致出水bod5也超标。活性污泥的svi值在100左右时,其沉降性能最佳,当svi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处于膨胀状态,应立即予以重视。在沉降试验中,如发现区域沉降速度低于0.6m/h,也应引起重视。在活性污泥镜检中,如发现丝状菌的丰度逐渐增大,至(d)级时,应予以重视,至(e)级时,污泥处于膨胀状态。丝状菌丰度至(f)级,说明污泥处于严重膨胀状态。

污泥膨胀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前者系活性污泥续絮体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导致的膨胀;后者系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产生的膨胀。

(1)丝状菌膨胀的存在条件及成因正常的活性污泥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丝状菌,它是形成活性污泥絮体的骨架材料。活性污泥中丝状菌数量太少或没有,则形不成大的絮体,沉降性能不好;丝状菌过度繁殖,则形成丝状菌污泥膨胀。在正常的环境中,菌胶团的生长速率大于丝状菌,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丝状菌由于其表面积较大,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比菌胶团细菌强,其数量超过菌胶团细菌,从而过度繁殖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引起环境条件变化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水中有机物质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2)进水中氮、磷营养物质不足;3)ph值太低,不利于细菌生长;4)曝气池内f/m太低,微生物食料不足;5)混合液内溶解氧do太低,不能满足需要;6)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

出现以上情况之一,均可为丝状菌过度繁殖提供必要条件,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另外,丝状菌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在25~30℃,因而夏季益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以上所述的丝状菌指球衣菌,当入流污水“腐化”、产生出较多的h2s(超过1~2mg/l)时,还会导致丝状菌硫磺细菌(丝硫菌)的过量繁殖,导致丝硫菌污泥膨胀。(2)非丝状菌膨胀的存在条件及成因非丝状菌膨胀系由于菌胶团细菌生理活动异常,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恶化。这类污泥膨胀又可分二种,一种是由于进水口含有大量的溶解性的有机物,使污泥负荷f/m太高,而进水中又缺乏足够的氧、磷等营养物质,或者混合液内溶解氧不足。高f/m时,细菌会很快把大量的有机物吸入体内,而由于缺乏氮、磷或do不足,又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分解代谢。此时,细菌会向体外分泌出过量的多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由于分子式中含有很多氢氧基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活性污泥的结合水高达400%(正常污泥结合水为100%左右),呈粘性的凝胶状,使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内无法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及浓缩。这种污泥膨胀有时称为粘性膨胀。

另一种丝状菌膨胀是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毒性物质,导致活性污泥中毒,使细菌不能分泌出足够量的粘性物质,形不成絮体,从而也无法在二沉池内进行泥水分离。这种污泥膨胀称为低粘性膨胀或污泥的离散增长。

(3)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污泥膨胀控制措施大体可分成三大类,一类是临时控制措施,另一类是工艺运行调节控制措施,第三类是永久性控制措施。


(未完,全文共28836字,当前显示13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