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知行统一

荀子曾说过。“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作为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行统

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师应着力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我们可以把说教和感化结合起来在。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学生违反了学校对于“学生上学,家长接送不可以超过学校门口所划白线”的规定而使班级被扣了分。老师很生气,又一次在全班面前重申了学校的这一规定,并反问学生:“如果所有的爸爸妈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的大门口那会怎么样。”这时学生纷纷议论,从而明白这样会堵塞校门口,大家都不方便了。这次教育并不仅仅告诉了学生该怎样做,更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学生自己的体会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从那后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对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结合实际,要有针对性。并且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规范付诸实践,并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我们应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班长,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善于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唱歌跳舞,想带领大家搞活动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

知行统

一、言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道德楷模、行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其广泛和深远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自觉做到言行一致,既要“慎言”,更要“笃行”。如此这样,德育价值才会提升。可是,在德育过程中,有些教师“慎言”并不“笃行”,言行不

一、表里不一,往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德育价值悄然遗失,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又是教师进行有效德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事实上,学生对教师,既“听其言”,更“观其行”。要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以防德育价值遗失,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自觉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到。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德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第二篇: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浦东干部学院在线学习心得体会


(未完,全文共10079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