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中学品德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摘要】

农村中学品德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复杂、多方面的,用明理、关爱、尊重、赏识、真诚、宽容等方法,家庭、学校和社会相配合,能更好地促进品德问题学生的转化。

【关键词】

农村中学品德问题学生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5)09-0152-02

品德问题学生是指经常违反纪律、道德准则,有的甚至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学生。表现为经常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等。教育转化品德问题学生,就要找到病根,从源头抓起,才能“药到病除”。究其原因,一是来自家庭,表现在有些家长给子女起了坏榜样;有些父母过分溺爱、迁就,子女养成任性、懒散的性格;有些家长文化水平低,重养轻教,不能很好地引导和教育子女。二是来自社会,表现在农村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消极价值观;色情低俗书刊偶有出现;赌博之风蔓延三是来自学校,表现在很多学校都以安全为重,对品德不良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学校狠抓升学率,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个别教师师德修养差,不尊重学生,不为学生做好表率四是来自学生个人,表现在部分学生认知存在偏差,是非荣辱不分;少数学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道德观念模糊;有些以自我为中心,骄横任性,执拗,心理承受能力差;还有的学生意志薄弱,不能抵御各种诱惑而出现过错行为

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现在农村中学品德问题学生逐年增多,品德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病害,若不及时矫正,就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严重的还会葬送学生的前途,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危害,转化品德问题学生已成为我们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任。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转化问题学生呢。

一明事理才能成人

古人云:“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所以,明是非,知荣辱,是成为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知识水平还没有定型,品德问题学生一般是非观念差,辨别能力低,他们往往不能在出现错误举动的企图时,及时加以辨别和制止,错了不知错,是非不分。为此,首先,我们要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出现的问题,应用一些正反事例、历史人物故事、名言警句等,宣扬正能量的思想,让学生明辨真假、善恶、美丑,做到“知荣而行,知耻而止”。其次,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正确的“三观”教育,平时行为应该表现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真诚善良、有责任感等,并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切实地用自己的正面行动去引领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学生认清是非的界限。再次,教师要让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鼓励学生多结交良师益友。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结交诚实、善良、乐观、有进取心等品质优良的学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爱抚慰心灵


(未完,全文共12016字,当前显示11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