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医养结合模式发展

第一篇: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养老问题和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综述

摘要

基于基本国情,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的特点。老年人健康长寿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中国老龄政策要把老年人健康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老龄化速度快是低生育的结果,应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为老龄化做好物质准备。老龄政策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未富先老的条件下,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本文从三个方面描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即人口老龄化现状、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及对策和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问题医养结合

前言

低生育率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过程中都要面临人口高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两难抉择。中国做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抉择是艰难的,也是科学的,对此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后果是有一定认识和准备的。存在决定意识。老龄政策的制定应建立在对中国老龄化过程、前景的科学认识之上,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决定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的国情决定了人口老龄化过程和形成特点集中表现为: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在中国跨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对其特点进行更准确的再认识。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殊性在于中国的加速老龄化是自觉的历史选择。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有诸多隐忧无可厚非,但中国应对老龄化也存在后发优势。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得中国可以克服应对老龄化的悲观思维。为此,我们需要更新发展观念,重新认识老年人价值,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战略。

1我国老龄化现状

1.1我国老龄化状况

根据联合国新标准规定,一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可以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一直是世界历史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60岁以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的发展中国家。预测显示,2015—2035年的20年里,中国

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达到20%。

1.2老龄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1.2.1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发展迅速

60岁作为老龄化标准,1990年中国老龄人口达1亿人,预计2014年将达到2.03亿,2026年将达3.04亿,2039年将高达4亿人,若以65岁为标准,我国老龄人口从1953年7月1日的2504万增加到2005年11月1日的10045万人,增长3.01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今后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7%增长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将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1.2.2老龄化人口中高龄化速度过快


(未完,全文共20802字,当前显示12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