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凌云县推行“农情乡解”工作情调研报告

中共凌云县委组织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乡村是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一些轰动全国的群体性事件,其“导火索”大多是从农村小纠纷引起。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今天,尤其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增多,不稳定因素叠加,农村维稳形势面临新的考验。为保障民情民意渠道畅通,群众关心和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中央和地方的各种政策部署得以顺利实施,2009年,凌云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农情乡解”活动,畅通县、乡、村、屯、户五级信访渠道,把信访工作重心前移至村屯,畅通民意渠道,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从而探索建立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基本情况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北靠乐业县,东与河池市巴马、凤山两县接壤,西与田林县交界,是全国重点扶贫开发县和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县份。全县辖3镇5乡(其中4个瑶族乡)110个村(社区),总人口20万,居住着壮、汉、瑶三个主体民族,分别占总人口的33%、45.3%和21.7%。凌云县地处大石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人口文化比较落后,整体素质不高。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学习田林县“农情民意,乡村联解”经验的基础上,全县推行了“农情乡解”活动。县委、县人民政府行文成立县、乡(镇)、村、屯四级中心、站、点,县“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依托信访联席办、县维稳办开展工作;全县8个乡镇以“农事村办”为平台,以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依托,建立了“农情乡解”服务中心;110个村(社区)建立了服务站;屯设信息员、巡逻员、调解员服务点。2010年以来,全县信访总量为100批次337人次,同比分别下降6%和上升28.5%;其中,个体访22批次30人次,同比下降42.1%和36.1%,集体访19件257人次,同比批次持平,人次上升40%,重访22批次112人次,同比分别下降47.6%和10.4%;来信59件,同比上升17.1%。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1次,共接待群众来访32件次123人次,其中县领导接待17件82人次,解释劝导1件,现场解决1件,部门受理l4件。各级中心站点积极开展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二、“农情乡解”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情乡解”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的迅速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管理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在农村开展的一系列普法活动初显成效,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逐年提高,农村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现,呈多元化、复杂化和激烈化趋势。特别是土地征用补偿、房屋拆迁安臵、企业改制职工安臵、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涉法涉诉、村务财务管理、农村“三大纠纷”、环境污染、退役军人安臵、村级民主决策和民主选举问题、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信访问题明显增多,社会的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加剧。历史遗留问题多而且复杂,协调难度大,时间跨度大,解决成本高,特别是信访群体里,有去北京、到南宁的,成批上过百色的,反映的问题特别复杂,解决难度大,许多旧的问题没来得及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呈现出信访总量不断攀升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行“农情乡解”无疑是一项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新举措。


(未完,全文共11939字,当前显示14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