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深化社区警务工作的途径研究

□武进区副区长、公安局长谢国正

发布日期:2011-10-18作者:武进区副区长、公安局长谢国正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新形势下坚持专群结合、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民生警务的重要平台。找准和把握推进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和实践深化社区警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对夯实公安工作根基、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服务和保障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当前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一是对社区警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社区警务建设停留在部署层面,没有将其置于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来把握和推进。二是对社区警务的工作重点认识不清。一些社区民警对社区警务“五大职能”认识不清,不知道社区警务工作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对社区情况不明,对辖区不稳定、不安全因素等情报信息掌握不透。三是对社区警务的工作要求认识不深。少数社区民警仍以“管人者”自居,不愿意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不了门、说不上话、交不了心”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保障问题一是警力不足。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的武进区为例,目前共配备社区民警206人,人均管理实有人口1.3万人,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的36.8%,与市局40%的要求尚还有一定差距,经济欠发达地区警力匮乏的情况可能更严重。二是时间不够。上级公安机关各项任务指标大部分逐层压到派出所,社区民警普遍承担打击破案、应急处突、安全保卫等非本职任务,下沉社区的时间得不到保障。三是能力不强。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社区民警工作技能的专业化培训,部分社区民警信息化应用、调动民力资源、矛盾化解等方面的基本功不深,工作效能不高。

(三)机制问题一是勤务运行机制的时空效应不明显。在勤务模式运行上,存在警务运作社会化程度过低、警种分工过细、运作模式过于统一等问题,整体化效能较低。在勤务时间安排上,没有建立灵活有效的弹性工作机制,“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社区见警率、管事率低。二是社区管理机制的资源整合效应不明显。在社区管理中“单打一”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真正形成以社区民警为主导,各种社会组织和群众力量为辅的共治机制,社区警务效能不够明显。三是绩效考核机制的导向效应不明显。社区民警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仍欠规范、科学,量化程度不高,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工作绩效,不能真正发挥导向作用。

二、积极探索具有武进特色的社区警务发展模式

近年来,区局紧扣“投入保障、警务运作、考核激励”三个环节,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社区警务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保障机制,全力消除社区警务建设的瓶颈制约一是强化警力保障。通过

精简机关、新警下基层、基层内部挖潜等措施,今年区局已新增社区民警16名,所有警务区实现“一区一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配足配强社区协警力量,全区警务室共配备协警1860名,180个中心警务室实现“一警四辅”,119个一般警务室实现“一警两辅”。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机关领导干部挂钩社区督导、机关部门与基层派出所结对互助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联合综治委、组织部、民政局下发《关于驻村(社区)民警进村(社区)领导班子任职的意见》,206名社区民警均担任了村(居)委职务。三是强化时间保障。规定不得下达破案指标,不得抽调参与破案抓人、突发事件处置、活动安保及其他离开警务区的临时任务,确保社区民警每周在社区的时间不少于30个小时。四是强化能力保障。设立社区警务工作示范岗,推进轮训基地建设,提升社区民警信息采集、情报研判和做群众工作等实战能力。


(未完,全文共24177字,当前显示14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