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北京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北京民政》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师范大学联合课题组

近年来,北京市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目标,开拓创新,不仅使本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市同样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严重、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以及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北京市未来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同时,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所关注的问题更多地集中在一些与生活质量有关的方面,如社会福利、政府治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此,在新的形式下,政府的工作重心要相应地转向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要。从提高生活水平到提高生活质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北京市政府未来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简单来说,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发展经济来解决,但生活质量的提高则是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有关,即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为大众提供充足的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来实现。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成为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和理论界一个共同的热门话题。有关这两个概念的讨论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都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过程,包括法制建设、收入分配、社会福利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组织等。但以下两点是被普遍接受的共识:首先,政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有关研究认为,社会管理即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其次,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一个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的过程。无论是调节收入分配、提供社会福利,还是培育公民社会组织,都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来实现。

为此,2005年4月市民政局会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组成课题组,就北京市如何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改革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课题组认为,北京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一、确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角色

在任何一项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至少包括两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或环节,即资金筹集和服务递送,对于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来说,还有一个瞄准对象的环节。首先要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政府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具体来说,政府的责任主体就是指,政府要为公众所获得的公共服务的充足性和质量承担最终的责任。公共服务的充足性与政府的财政投入直接相关,而服务质量则既与资金投入有关,更与监管有关。因此,政府的责任主体角色具体包括投资主体和对服务质量的监控和效果的评估。

(一)投资主体


(未完,全文共25632字,当前显示11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