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和谐公交车之我见

“和谐”一词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自从我国提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之后,“和谐”就广泛的深入人心了。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配合的适当和匀称”,在百度百科中的释义为“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而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和谐社会”也做了如下解释:“指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如今,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和谐”,它被广泛的应用了,什么“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网络”等等,涉及方方面面。而我所要说的就是离我们很近的关于公交车的事,构建“和谐公交车”也应该是我们所要努力做的,“公交车文化”亦需要净化。公交车是一座城市流动的窗口,窗口虽小,却可以从中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文明水平。

作为在山大兴隆山校区生活了2年半的我们来说,对于k52再熟悉不过了,几乎每次“进城”,我们都要乘坐这路公交车,它其中的“内容”我们也很是清楚。在刚入学不久,初来乍到的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当然也包括这路公交车,我们便通过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渠道逐步探索者她的一切。作为始发站,k52总是能有座位的,我们就经常发现学长学姐们一上车便做到了后边,我们不甚理解,当

然晕车的我开始是不会靠后坐的。之后我们便知道了这内里的“门道”,坐在前面是要让座的。所以晕车的我也渐渐习惯了去坐到后面。公交车上的“让座”行为本是一种美德,对于老弱病残孕这些弱势群体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道德需要我们发扬,然而某些时候“让座”却成了一种“不和谐”的“音符”。

其一,“让座”需要“脸皮厚,胆子大”。在近日很多的热帖中,我们能找到一些关于公交车“不和谐音符”的,譬如“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还有“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究竟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我犹豫过也想让座的,但是有点不好意思,我旁边的同学都没让座,其实让座也需要脸皮厚、胆子大。”有时候不是不想让座,而是缺乏让座的勇气。这种想法很具有代表性。其实,人性没有丧失,人心也没有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正如,见到了闹市中跌倒的老人,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路遇行乞者有时动了恻隐之心,想当一回善人却又害怕周围异样的眼光,匆匆扔下一枚硬币落荒而逃,行善了反而有做贼的感觉。一个人想做好事却又不敢做好事,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谈,然而这确实是一些人在生活中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以为,这种心态与“扬善”的氛围太淡有关。好人有好报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愿望并不都是能转化成现实的,但让好人得以褒奖,让好事得以宣扬却是能够实现的。这种“不敢扬善”的行为显然是“不和谐”的。


(未完,全文共14256字,当前显示12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