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埃尔切市焚鞋事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doc

摘要

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的中国鞋城,16个货柜、价值约800万元温州鞋被当地不法分子烧毁,价值十多亿元的温州鞋正遭受着被焚烧的威胁。“烧鞋事件”如不尽快得以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当地中国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危及今后中国产品出口西班牙等欧洲市场。甚至有报道称,这是“西班牙有史以来第一起严重侵犯华商合法权益、野蛮排斥华人的暴力事件”。西班牙埃尔切市的当地鞋商焚烧了温州鞋城的仓库造成了几千万元的损失,这种行为属于民间贸易壁垒。我认为在对外发展鞋帽这种劳动密集型产品时,我们的侨商不应该只埋头于开拓市场,增加销售份额,还要根据市场规律和wto规则,研究新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做出自己的品牌,从而赢得更多商机和口碑。这样,既可以减少同行间的矛盾,也可以最大程度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关键词:差价;贸易壁垒;参与规则制定

正文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欧洲国家针对华人商品和华商的不良事件虽屡有发生,但如此明目张胆地毁坏华人财产、威胁华人生命的恶行还是很少见的,在硝烟散尽、尘埃落定之后,我们痛定思痛。埃尔切市的焚鞋事件给了华人社会怎样的警示呢。对中国,尤其是进入wto以后的中国,西方媒体密切关注,西方企业严阵以待。上述事件很可能是贸易战前夕的硝烟,更会是欧洲大陆碰撞中华板块的第一声警钟。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此次焚鞋事件。我认为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不是什么西班牙民族情绪所致,经济因素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一双不错的中国鞋用轮船装运到西班牙后只卖5欧元,而西班牙生产的鞋最低价也要8欧元。3欧元的差价,让中国鞋在西班牙市场赢得了巨大的优势。

其实,“埃尔切事件”不是偶然事件。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各类商品已迅速进入世界各地的市场,各国保护地方工业,围剿“中国制造”的事件时有发生。“埃尔切事件”只是个别的极端表现而已。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温州东艺鞋业等中国鞋商在俄罗斯遭查扣,损失约3亿元。2004年1月,尼日利亚政府发布“禁止进口商品名单”,造成温州鞋损失至少数千万元。2004年2月,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华商货物被查抄,包括温州鞋商在内的中国商人损失约3000万美元。在北非摩洛哥,当中国批发商在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开设商店后,引起一阵“恐慌”。今年9月,一份当地日报以“小心。中国人登陆。”大字标题指出,为数约1200的中国商人移居至摩洛哥主要城市,尽管会为当地经济带来活力,

但也有商人担心华商会破坏卡萨布兰卡的经济及就业市场,带来不公平和违反竞争原则的做法。

中国商品的价廉物美是建立在一流的设备和管理以及廉价劳动力优势之上的,它符合商品竞争的规律,当年西班牙的鞋子也是凭借价格低廉打入美国市场的。现在的埃尔切市的制鞋业是由于不合理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结构而导致落后的。就算是没有中国人来冲击,也会有泰国人、越南人来冲击。。

“中国制造”在海外屡屡遭遇民间壁垒的现象,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是目前中国产品最显著的竞争优势。埃尔切中国鞋城的鞋子成本,自然大大低于当地生产的鞋类产品。这是西班牙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当然,这种代价是由西班牙的弱势行业在承受。对于中国,在加入wto后也同样面临着国外商品低价涌进的情况,中国国内的中小企业面临的情况很可能就像西班牙的鞋子制造商,它们一方面面临着国外低价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国外市场的壁垒。


(未完,全文共13421字,当前显示14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