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边境社会稳定的关系

刘苏荣

2012-05-1809:46:39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期

摘要。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象比较突出,自然环境也恶劣。对于大多数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来说,只有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才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进而维护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

云南边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它包含了8个州市,其中5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州,包括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外加普洱、临沧和保山三个市。普洱市下辖1个市辖区和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临沧市下辖1个市辖区和7个县,其中包括了双江、耿马、沧源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保山市虽然没有少数民族自治县,但是它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13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保山市总人口的10%左右。

云南边疆是云南乃至全国范围内贫困状况比较突出的区域。云南共有7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而这8个边疆州市就包含了其中的38个。云南的8个边疆州市包含了与外国接壤的25个边境县(市),其中有9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与民族众多的原因,云南25个边境县(市)的基层农村社区呈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封闭,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较少;在同一区域内,民族种类越多,贫困程度就越深。

云南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十多个,除少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民族如傣族外,它们基本上都属于特困少数民族;而且,除个别民族如普米族外,这些特困少数民族往往跨境而居,它们同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一些民族属于同族同宗,沿国境线相邻而居,其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相同或相近,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跨境为一体的特殊区域。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属于石山熔岩地区,多山、少平地,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这些地区土地贫瘠,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地方病高发,农作物产量极低,农民仅仅是依靠广种薄收来尽量维持温饱。由于远离经济中心,导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商品化率低,劳动参与率低,医疗、教育、交通条件落后。简言之,在各种致贫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

二、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边境社会稳定的关系

2009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经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推进中国陆上开放、提升沿边开发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突出了云南在国家对外开发战略中的前沿性作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处于桥头堡战略的最前沿地区,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完,全文共20968字,当前显示12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