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摘要: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是家庭、学校、社区的共同职责。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三大基本途径,本文分别在把握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和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阐明和剖析了它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和论述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基本途径

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是指青少年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等共同教育及自身的习得,从一个完全的自然人转变为一个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道德判断能力、拥有良好道德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实践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是青少年早起发展中对家庭成员道德标准的内化阶段,第二阶段是青少年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对道德价值标准的掌握阶段,第三阶段是青少年在社会道德实践中形成的主动判断、选择和遵守价值标准的最高阶段。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是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三个基本途径,家庭德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础,学校德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主导,社区德育则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补充。三者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缺一不可,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本文分别对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三个基本途径即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的内涵、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改进对策等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论述。

一、家庭德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础

家庭德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础,是青少年道德教育最直接、最长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具有德育效果针对性强、影响方式潜移默化、优化过程长期性、影响结果持久性等特点。家庭德育是一种在家庭生活中按照家长意愿和要求开展的、旨在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怀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家长、青少年良性互动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将社会道德要求、道德规范、道德观念内化为青少年道德品德的实践活动。家庭德育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家庭德育的本体功能与家庭德育外在功能,有着主导青少年道德发展、奠定青少年道德品德形成的必要性,有着教育针对性强、感化性好、延续性佳的可行性。

家庭德育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道德教育职责的必然性与道德观念的奠基性。教育子女为人处事的道理是家长天然的职责,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二是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道德价值的传递性。家庭德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伦理等各个方面,有着百科全书式的特征。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道德理念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实践和道德情感的发展,家庭成员就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文化价值观、道德观等良好道德价值传递给青少年的。三是家庭德育关系的特殊情感性与道德行为的示范性。家庭德育中,父母子女之间不仅仅是血缘上的关系,还是师生、朋友的关系,二者之间有着良好的信任基础,这种德育关系的特殊情感性是学校德育、社区德育所没有的,是不可替代的。父母的行为是青少年模仿、学习的对象。四是家庭德育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和道德指导的针对性。家庭德育方式有有意识的言传身教、有目的的显性教育;也有潜意识的道德感化、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还有有计划的针对性

教育。家庭德育中,家长可以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道德行为反思、道德解释、道德选择等服务,促使青少年道德理性选择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未完,全文共24109字,当前显示13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