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9 词两首.doc

第一篇:9词两首.doc《词两首》教学设计

玉溪第三小学六年级胡云华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围绕“诗文精粹”,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词《如梦令》,词人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表现了词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渔歌子》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表现词人田园风光的喜爱。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法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提-探-拓”的教学模式,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悟情悟境,引导学生在多种朗读中品赏佳句。体会情感,进入情境。熟读成诵。把《如梦令》该为散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1、背诵古诗

2、介绍词

词,古代又称长短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最初的词,是歌词,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填写的。曲谱又称词牌。《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3、揭题,交流李清照的资料

作者李清照(1081-约1151),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人,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都是当时的学者。她却擅长诗词,而且以词的创作成就最高。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4、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词的作者、朝代。这首词的意思。这首词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想一想,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思想。

5、教师梳理重点问题

二、探究学习

(一)出示自探提示,学生自学

1、熟读词,有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一想,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思想

(二)读诗

1.听配音朗读;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兴、藕;齐读。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4.小结。这首词描绘了词人与朋友一起郊游的经历。

(三)品词

1.细读课文,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捕捉看到的画面

2.讨论,交流。溪亭日暮

⑴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图”;读出“溪亭日暮”的美。

⑵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⑶朗读:读出浓浓的醉意。

藕花深处

⑴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

⑵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抓住“误入”、“深处”,体会词人的心情。

⑶朗读。一滩鸥鹭

⑴想象“一滩鸥鹭”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

⑵品读两个“争渡”,比较叠句,感受热闹有趣的场面,体会着急欢快的心情。

⑶抓住“惊”。“鸟惊人也惊”,体会“一滩鸥鹭”带来的惊喜,朗读。

3.小结

⑴词的特点。33字,凝练、含蓄。

⑵词眼。“醉”,李清照已完全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⑶齐读全词。

(四)、吟词

1.词又叫曲,有一定的曲调,可以配乐、吟唱

2.再听配音朗读,练习吟词。注意停顿、重音、叠句。

3.欣赏歌曲,随歌曲一起吟唱

三、运用拓展

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板书设计。

如梦令

读溪亭日暮词品藕花深处吟一滩鸥鹭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2、读题,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作者是唐代词人张志和,号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著有《玄真子》和《述太易》。

3、自读词,提出疑问

词的作者、朝代。这首词的意思。这首词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想一想,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思想。

4、教师梳理重点问题

二、探究学习


(未完,全文共16818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