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海淀区旅游局

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近郊区之一,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类型多、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是北京观光农业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发展观光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变旅游产品结构,弥补海淀区旅游产品单一性的缺陷,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壮大。

一、海淀区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条件分析

(一)农业基础条件

1949年海淀区有耕地33万亩,由于城市建设等占地因素,到1997年,耕地仅剩131万亩,年平均减少耕地4000亩。六十年代以前,海淀农业主要以小麦、水稻生产为主,蔬菜、水果、畜牧水产业规模很小。六十年代后,按照“以菜为主,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水果、畜牧水产业也随之有了较大发展,逐步成为北京市的主要农副产品基地之一。八十年代末以后,由于生产规模的进一步缩小,远郊区县农业的崛起,以及外埠农产品的大量进京,使海淀在北京农副产品供应市场的份额逐渐下降。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对城郊结合部环境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畜牧业面临压缩和向山后地区转移的局面等等。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更好地推动海淀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自1994年起,海淀区开始着手研究并制定了“海淀区精品高效农业实施方案”,在增强农业生产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观光农业的发展潜力,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海淀现代农业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发展条件

著名的文化旅游区,是发展海淀现代都市农业重要的立足点。海淀区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密集,知名度高,文物古迹众多,特色旅游资源占全市的30%。西山沿线自然风景区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夏季凉爽、野趣天成,被誉为“京城绿肺”、“自然大空调”。浓郁的旅游氛围为发展海淀的观光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并且观光农业资源与名山、名水、名园等其它旅游资源之间区位组合条件好,能够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妙趣天成,相得益彰。海淀区又是发达的科技文教区,区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中小学校以及大公司较多,辖区居民文化水平较高。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把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作为陶冶情操、修炼心性的一个主要手段。积极开发农耕文化,发展体验型农业、教育型观光农业在海淀区有着良好前景。虽然海淀区农业规模逐渐缩小,但农业资源齐全、特色种类多、知名度高,观光农业资源比较雄厚。

(三)地理区位条件

海淀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区内外交通便捷。区内路网密集,各乡、村都有公路连接,公共交通便利。以西三环和温颐公路为轴形成了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完善的交通设施为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和京城居民来海淀观光、休闲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四)市场潜力海淀区是北京市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教育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旅游业发展已具相当规模,拥有全市1/3的旅游人口(2700多万);另据统计,2002年海淀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约2.4亿,一年的外事接待费用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

(五)科技人才优势海淀区在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生产设备和农业信息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海淀区是科技力量和科技人才聚集的地区,这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

二、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现状调查

(一)种植基地建设情况


(未完,全文共23564字,当前显示14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