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安康市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确保我市茧丝绸行业平稳快速发展,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升级,明确我市茧丝绸行业发展状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十二五”期间我市茧丝绸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特制订《安康市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1、茧丝绸行业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蚕桑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工业增产、财政增长的骨干产业来抓,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等方式,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丝价波动等不利因素,我市茧丝绸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截止2010年底,全市桑园面积75万亩,年饲养桑蚕45万张,桑蚕茧总产量1.8万吨,白厂丝产量2291.4吨。与2005年底相比,桑园面积、发种量基本持平,蚕茧产量、白厂丝产量分别增加20%和81.6%。桑园面积虽无增长,但新增20万亩优质高产桑园,桑园单产和桑叶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东桑西移”成果丰硕,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为优化茧丝绸生产力布局,实现东、中、西部蚕桑资源整合,国家及时启动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东桑西移”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得到了我市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抓住东桑西移实施机遇,依靠我市绿色资源禀赋,率先实现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战略思路。5年来,通过各方努力,我市共实施中、省“东桑西移”项目62个,获取补贴资金5002万元。在实施“东桑西移”项目过程中,项目所在县区政府、龙头企业和蚕农高度重视,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掀起了一轮蚕桑大发展的浪潮,共新建优质高产桑园20万亩,小蚕共育室5万m2,推广方格簇3000万片,项目建设总投资额达到1.5亿元。通过“东桑西移”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蚕桑基地建设规模和水平,带动了蚕桑实用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构建了新型蚕桑技术推广体系,奠定了我市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优质茧丝基地的地位。

3、蚕桑生产技术含量提高,科技推广力度加强

通过政府帮扶、“东桑西移”项目带动,“十一五”期间,小蚕共育、专用蚕室、省力化养蚕和方格簇推广等一批实用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我市蚕桑生产环节技术含量日益增高,蚕茧质量明显提升。截止2010年,全市小蚕共育率达到70%,方格簇普及率达到90%,省力化蚕台、专用蚕室和工厂化养蚕等实用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蚕茧质量平均提高1.5个等级,鲜茧茧层率和蚕茧上车率分别达到23%、88%。石泉、平利等县区积极推广规模化养蚕技术,探索桑园套种食用菌、洋芋,养鸡等循环经济模式,形成养蚕大户集群,为下一步蚕桑生产由分散化向集约化转变提供了基础。

4、蚕茧流通体制进一步理顺

“十一五”期间,我市严格按照《陕西省实施细则》规定,每两年对全市辖区茧站进行审核,合理配置茧站,优化茧站布局,规范收烘秩序,引导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蚕茧流通体制。目前,全市辖区内共有382个茧站。8个蚕桑主产县区中,平利县、紫阳

县、汉阴县、岚皋县、白河县、旬阳县6个县区实现了由辖区内1家龙头企业收购蚕茧的经营格局,汉滨区由辖区内2家龙头企业收购,基本实现了“谁投资,谁受益”的发展目标,优化了蚕茧经营组织化水平,茧站资源配置日趋合理,有力地保障了缫丝企业加工原料的供给。

5、缫丝企业技术改造全面推进


(未完,全文共22556字,当前显示13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