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王小平(恩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我市自2003年实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进一步规范了农村药品购销渠道,保证了药品质量,游医药贩被挤出了农村市场,农民用上了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药品;二是促进了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拓展扩大了经营空间,经济效益增加;三是促进了药品监管水平的提高,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但我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我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做简要分析。

1.我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现状

1.1我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效。我市国土面积3967平方公里,辖10个乡、3个镇、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1个大峡谷景区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6个居委会,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全市涉药单位470家,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零售企业224家,其中城区药店60家,集镇药店96家,村级药店67家,村级otc药柜1家,乡镇(办)卫生院17家,分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等178家,城乡个体诊所、厂矿医务室及其它基层医疗机构50家,药品从业人员近3000人。自2003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努力构建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药品“两网”建设体系,积极探索了药品“两网”、食品“三网”共建共运行的模式,基本实现“两个100%、两个下降、两个完善、两效益、一个保障”的目标,即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立到每个行政村,实现了100%覆盖;药品供应网络建立到村,达

1到100%实现药品配送供应;药品价格和药品质量检查不合格率下降;农村药品监督网络与监督制度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逐步在农村建立起行政监督、技术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药品监管体系,让农民吃上放心药和实惠药,切实保障农民的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1.2我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2.1监督网运行效率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是两员(协管员、信息员)队伍构成都是兼职人员,信息获取渠道和参与管理手段有限。我市地处山区,交通极不方便,监督网络运行成本较高,专业监管队伍人力不够、两员的工作用车、工作经费等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监督网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另外协管员无专项协管经费,协管员或信息员的定位、职责、权利、待遇等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乡镇、村一级又没有相应的机构,导致两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协管工作缺乏积极性等一些影响监督网络运行效率和质量的现象存在。

1.2.2信息化程度不高。我市虽然早在2005年就开设了恩施市食品药品监管网,又于2007年率先在恩施州开通农村药品“两网”电子地图,但尚未实现对涉药单位重要现场和管理环节的电子监控,更没有实现对所有涉药单位的联网监控。目前我省的武汉市、宜昌市等地区已实行了电子监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涉药单位、从药人员进行远程电子监控,探索的空间很大,任务很重,我们可以向我省已实行电子监管的地区学习借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山区特色的电子监管办法。

1.2.3是村级药品安全工作基础不牢。从药品安全知识宣传上讲,村级宣传栏档次低,宣传标语数量少,内容不生动不吸引人;从

村级涉药单位和从药人员讲,部分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差,从药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从村级监督网络开展工作情况看,起步晚,数量多,投入大,作用发挥的机制更需深入研究。

1.2.4在供应网建设上由于以市场运作为主,在极少部分偏僻农村无人愿意设置药品销售点,在农村药品供应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完,全文共11718字,当前显示14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