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对榆林城区防护林带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榆林市各界人士联谊会法制组

2011年7月12日—13日,在市联谊会副会长胡云阁的带领下,市联谊会法制组部分会员就榆林城区防护林带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我们深入实地,视察了榆阳区七里沙综合治理区、掌盖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东风煤矿矿区绿化工程、榆林市机场高速路义务植树基地及榆阳区小纪汗林场千亩苗圃、榆林环城林带昌汗界造林点、榆林沙漠森林公园、城郊林场大墩梁环城防护林带和横山县环榆防护林白界万亩樟子松造林示范基地,就地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又与市林业局座谈,听取相关情况通报,视察组成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现将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规划目标和建设成效

榆林城区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是2005年市政府立项、市人大通过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榆林市生态林业建设十大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规划总面积49万亩(榆阳区40万亩,横山县9万亩),位于榆林城市规划区域外缘约10公里范围内,涉及榆阳、横山两县区的6个乡镇、7个林场、35个行政村。工程总投资9.3亿元,分三期实施:第一期为2006至2009年,第二期为2010至2012年,每三期为2013至2015年。该项目区建设规划为“一带、两区、三网、四园、五线、多片”。即:

“一带”:沿榆溪河两岸形成防风固沙林带,东西宽约500米,

1面积1.125万亩;

“两区”:镇北台—青云山景区,红石峡景区;

“三网”。尤家峁水库防护林网、红石峡水库防护林网、大片的农田防护林网。

“四园”:位于环城林带之中的东、西、南、北四个公园;“五线”:以榆林市为中心形成的“米”字形公路绿化,包括210国道、榆乌公路、榆靖公路、榆神公路、榆佳公路、包茂高速、包西铁路等道路绿化;

“多片”:以荒山、荒沙为主体的区域造林绿化片区。建设目标:按照“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逐步形成一个点、片、网、带相互结合,乔、灌、草、花合理配臵,融生态、文化、景观、休闲为一体的高标准生态防护林带,将榆林建成名副其实的“大漠生态名市”。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榆林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沙造林运动,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1999年以来,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三个百树”等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890万亩,飞播造林230万亩,至2009年,全市累计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007.5万亩,林木覆盖率由解放前的1.8%提高到现在的30.7%,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了“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

榆林城区防护林带建设工程2005年市政府立项以来,在原有

2基础上经过几年努力,项目规划区内已经完成营造林35万亩,占建设任务的71%,重点建成了榆林沙地森林公园、榆阳区掌盖界、古城界、白城台、昌汗界、横山县白界等一批樟子松造林示范区,基本形成了带、片、网相连的防护林体系新格局。目前,榆林城区环城林带已经初具雏形,犹如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环抱着榆林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初步显现。特别是榆林沙地森林公园的建成,给城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旅游、休闲、科普、健身等户外活动的场所,公园内的林地覆盖率由2005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45%,改善了榆林城区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为榆林塑造了新的城市形象,也为全国的沙漠治理提供了新鲜经验和树立了标牌。

二、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未完,全文共20331字,当前显示14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