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湘女潇潇》与原著的关系及观后感

——《湘女潇潇》与原著的赏析及观后感

在学年进行了一半的时候,我们在《影响与中国文学》课上已经观摩了不少的中国电影和他们各自的原著。我看到过“林家铺子”的兴衰荣辱,感叹旧社会下“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阶级压迫;我也在“早春二月”和萧剑秋一起在石桥上徘徊、踌躇与痛苦、迷茫;我还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体味浪漫爱情中的冷峻现实。但是如果说,这八周中令我的心灵震撼的还要说是沈从文的《萧萧》以及由它改编而来的谢飞导演的处女作《湘女潇潇》。

在高中就学习过沈从文的《边城》,对他笔下那民风淳朴,却又封建礼教的湘西小城印象极为深刻。在我心中,那是一个现代社会所无法理解的小镇,人人之间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谄媚陷害,可能使我们感到唯一残酷的只是那祖宗礼法。正像沈从文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写到的那样,他所描写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目的是为人类的‘爱’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萧萧》的写作背景正是这样的文化寻根的乡土悲情。年仅12岁的小姑娘潇潇被嫁到了这个湘西小镇,她睁大好奇的眼睛,觉得一切都那么新奇。可是森严的礼教没给这个小姑娘反抗的机会,甚至是适应的时间。不过当了妻子的潇潇还没脱孩子气,常在苦涩的生活中自寻其乐。她白天带着比自己还小几岁的丈夫玩,夜晚要哄丈夫睡觉,还要帮婆婆洗衣、喂猪。人总是会长大的,尤

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思想成熟的程度已经远远的赶不上了身体发育的速度,“萧萧十五岁时已高如成人,心却还是糊胡涂涂的心”。已经被婆婆缠上胸布的萧萧对家中劳力花狗产生了一种不能称为爱情的爱慕。两个懵懵懂懂的年轻人终究“干了坏事”。可是现实总是比浪漫的来得慢,但却来得那么汹涌澎湃。怀孕的萧萧不知所措,她痛苦,她挣扎,花狗不负责任的出走更是让这道德谴责全部都附加在柔弱的小小肩上。“萧萧拉着伯父衣角不放,只是幽幽的哭。”不读“子曰”的伯父终究还是不愿将她沉潭,但也残酷的选择了第二天解决方法“嫁人做‘二路亲’了”。也许是上天,也许是命运,萧萧在等买家的期间“坐草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大家“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二路亲”的事也就没有谁再提。

其实沈从文就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而已,甚至这个故事都没有高潮与矛盾。可是,这篇不足万字的小说如何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是他的思想性,是他那平铺直叙中的波澜壮阔,是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以至于后人都无时无刻的在关注着它,影评家,电影导演,话剧导演都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个“萧萧”。我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谢飞在1986年与乌兰合作拍摄了由《萧萧》改编的电影《湘女潇潇》。

电影讲究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原著中并没有十分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高潮,也没有激烈的矛盾的冲突。但是在电影的表达中显然不能这样,编剧张弦先生为作品加入很多有血有肉的场景。电影一开始萧萧在被抬到夫家时,竟在半路上想要上厕所,这是多么


(未完,全文共17527字,当前显示12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