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现状及对策5篇

第一篇: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历史上潜山县是血吸虫病重疫区,有4镇1乡1区1个国有农场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钉螺面积超过802hm2,病人10115人,病畜5673头,有近10万人直接受到血吸虫病的危害。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在1984年全县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九五”期间,分别又有黄铺镇、油坝乡和王河镇的王河、中河、天丛3个村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农业部门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实施以控制家畜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紧紧围绕实现《安徽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05—2010年)》确定的防治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全面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查治和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血防工作为疫区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现状

潜山县自1956年始成立县委血防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历时3年对全县的疫区范围及流行因素进行调查,基本查清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在县域东南部,东起余井大桥沿皖水西侧,南至油坝,西跨潜水至万岭,南抵王河张家坦,西南经天井湖沿五丰河,北至梅城。南北长20km,东西宽13km,为一三角形地带,集中有4镇1乡1区1个国有农场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93545人,确定潜山县发现钉螺面积802hm2,感染性钉螺最高达72%,居民患病率22.4%,少数地区高达65%。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潜山县螺病情均大幅度降低。至2009年底,潜山县实有二类村7个,三类村1个,五类村32个,现有钉螺面积42.7hm2,有螺点36处,分布在王河镇河镇、庆丰、新发、薛家岗、永和、陈家井、龙湖、丰收等8个行政村。其中99%集中在王河镇的洋荡圩,易感地带面积5.5hm2。据2009年统计资料显示,疫区王河镇现有16个行政村,总人口达54136人,二类村血检阳性率为3.86%,三类村血检阳性率为5.5%,五类村血检阳性率为1.4%,现存栏耕牛1576头,耕牛感染率为0.32%,最高感染率为1.18%。疫区王河镇为圩畈区,境内地势低洼,河湖交织,港汊密布,水体流向多变,雨季易涝,夏水冬陆,植被茂盛,圩内百姓有放养家畜习惯,粪便污染严重,加之多方面原因,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2取得的成效

潜山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血防工作,为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十五”期间,农业部门坚持“围绕农业抓血防,送走瘟神奔小康”血防思路,“十一五”期间,实施以“四个突破”为核心的综合治理,对部分重疫区村,如王河镇的河镇、庆丰、永河、新发、薛家岗村实施综合治理,并做到治病与治穷相结合,开创潜山县农业血防工作新局面,防治成效显著。经过治理的重疫区村家畜感染率、阳性钉螺感染率、村民感染率等明显下降,有效控制了疫情,受到疫区人民欢迎。在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示范和辐射作用下,大量社会资金投入血防工程,共完成水改旱、水旱轮作154.93hm2,低洼有螺地带挖鱼池14.33hm2,种草11.87hm2,圈养家畜1200头,调整养殖结构发展水禽48.7万羽,建沼气池2456口,以机代牛370头,沟渠硬化41km。同时,抓住动物传染源控制这个难点,贯彻在减少放牧基础上进行查治的防治策略,疫区放牧耕牛大幅度下降。完成家畜查病5586头,治疗和扩大预防性投药3976头,耕牛感染率从“十五”初的1.18%下降到目前的0.59%,下降50%。3存在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17199字,当前显示14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