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礼记》丧大记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研讨等多元形式,了解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理解民族思想传统与丧葬文化的基本特征,古代社会与当今社会在对待传统上的异同(新中国殡葬改革)。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把握文段的朗诵节奏。疏通文意,培养学生翻译文言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节奏与韵味,读懂文章。教学难点:理解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教学法、讨论学习法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句子“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一个人的出生与死亡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死亡,可算是人生的最后历程,但这并不是一切的终结,因为之后还有殡葬、祭祀等一系列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社稷、宗族文化建设的活动,丧葬仪式陈我给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王夫子说。“大,备也。”《丧大记》从宏观角度,明确了国家不同等级、身份,家庭不同成员的殡葬程序和利益。虽然具体内容已经离现实生活较远,但是诵读课文,了解这些礼仪和礼制的精神,深入了解儒家的礼治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新授

1、题解

郑玄说:“名日《丧大记》者,以其记人君以下始死、小敛、大敛、殡葬之事。”孔疏云:“《记》谓之‘大’者,言其委曲、详备、繁多,故云大。”王夫之说;“大,备也。自始死至葬,自诸侯至士,皆备记之,所以补《丧礼》之末悉者也。”篇中所记,与《仪礼》的《士丧礼》、《既夕礼》二篇多相呼应,可参互读之。

社会价值观念等都通过丧葬活动得以体现,以《礼记》为例,该书作为中国礼仪之大全,其中对自天子至庶民的各种丧葬仪式进行了十分明确的规定。

2、解释丧葬含义

丧葬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习俗容纳的古代社会的信息量是其他礼仪风俗所无法比拟的,是了解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问题。中国的丧葬礼节有哪些。例如葬法。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明确。土、火、天、崖、现代葬礼等。

3、那么丧事葬礼要注意什么。播放视频“中国传统丧事活动场面。”

4、诵读文章有关《小敛》部分。要求。读准字音

1【原文】

小敛,主人即位于户内①,主妇东面,乃敛。卒敛,主人冯之踊②,主妇亦如之。主人袒,说髦③,括发以麻。妇人董④,带麻于房中⑤。彻帷⑥,男女奉尸夷于堂⑦,降拜。君拜寄公、国宾;大夫、士拜卿、大夫于位,于士旁三拜。夫人亦拜寄公夫人于堂上,大夫内子、士妻,特拜命妇⑧,泛拜众宾于堂上⑨。主人即位,袭、带、纽、踊。母之丧,即位而免。乃奠。吊者袭裘⑩,加武,带纽,与主人拾踊⑥。【注释】

①主人:丧主。俗称“孝子”。一般是指死者的嫡长子。下文“主妇”则谓主人之妻。②冯:通“凭”。谓凭尸。③说:通“脱”。髦:用假发作的刘海。详《内则》首节注。④璧(zhua抓):露着发髻⑤房:此指西房。有关古代宫室的结构,详《杂记下》“成庙则衅之”节注。⑥彻帷:孔疏云:“初死,恐人恶之,故有帷。至小敛,衣尸皆有饰,故除帷。”⑦奉:通“捧”。夷:陈放。

⑧特拜:个一个地拜,逐一地拜。用于对尊者。与下文“泛拜”相对。⑨泛拜:又叫旅拜。不管人数多少,只拜一次。用于对卑者。⑩袭裘:掩起正服前襟。小敛后吊丧之服应如此。详《檀弓上》“曾子袭裘而吊”节注。⑧拾(jie捷):轮流,交替。拾踊,主人先踊,然后妇人踊,然后吊者踊。每踊三跳,三踊凡九跳。

5、老师范读,学生读,全班读

三、理解课文

1、展示译文:


(未完,全文共23608字,当前显示142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