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个人看法

第一篇: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个人看法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个人看法

文学和艺术,总是在相互融通、相互借鉴中发展,这是艺术思维发展的根本法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运动规律。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艺术发展史都充分证实这个问题。文学与艺术的融通和渗透,涉及的领域极广。诗画融通,则是文学与艺术的融通中最为活跃、成果也最显著的一种审美活动和创作实践。

诗画艺术的异同,为诗画融通提供了先决条件。诗与画,毕竟是两门不同门类的艺术,它们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绘画是造型艺术,它的构成要素是线条、色彩、物象、明暗、布局等,绘画靠着众多的物象构成画面,给人以直接感受,是视觉的艺术,一种“有形”的、“无声”的艺术。诗歌是语言艺术,它的构成要素是文字、词汇、诗行,它并不给人以直接感觉,不能给人以物象和视觉形象,却要通过读者的视觉器官,将文字符号输入大脑,转换成诗歌意象,并由若干意象组合成诗歌意境,供人欣赏。语言文字供人阅读、朗诵,有韵律节奏,具有音乐美,因此,诗成为一种“有声的、无形的”艺术。

诗与画的异同,是诗画融通的前提,这两种艺术互有短长,通过融合、渗透,可以取长补短,起着互补作用。宋代画论家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这些言论,正是诗画融通的理论基础。所谓“诗中有画、说到底,无非指高度的形象性,即用语言描绘出一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图画。这其实是文学艺术的共同特点和要求。诗与画是须臾不可分割的。林语堂说“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融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阳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了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护了圣洁的理想”。从林语堂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在中国文化之中渗透到各个角落。就艺术的功能而言,希腊图像服务与叙事功能;文艺复兴形式传达了空间结构;中国山水在于诗兴。所以看中国画要看里面的“诗兴”,即画虽有形,却要借助诗的意蕴使诗扩大到无形。

第二篇:诗中有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主要是指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溶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画中有诗,指画里富有诗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此特点来自对王维诗的评价

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二、例析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解题、作者

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出身世代官宦之家。其母崔氏奉佛,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有关。他是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腾飞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和艺术家。


(未完,全文共15771字,当前显示14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