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构建和谐社会中党报的舆论导向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艰难的行进旅程,是一个弘扬正义、解决问题、净化环境的动态博弈过程。当前,我国既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还是和谐社会的维持发展状态中,都需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社会导向作用。因为通过建设性的舆论监督,不仅能维护公正公平,弘扬社会正气,帮助政府化解社会矛盾,还能产生强烈的警示效应。

党报党刊,是党指导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担负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动员组织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要任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就更加明确了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在“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氛围”中担负的重任。现在,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变革,给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党报党刊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必将更加繁重。

一、长期以来媒介舆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媒介像一面悬天巨镜,使舆论的身影作为一种镜像,被人们看得异常清晰。新闻媒介迅速把一种观点变成许多人的观点,当众多媒介同时传播一种正确的见解时,整个社会就能响应,为推动社会变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

舆论这种社会现象,始终贯穿于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各个阶段,以“公众的意见”这种具体的外在形态表现着自身,并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生活施加着深刻的影响,体现着舆论本质的特征和共性,不因历史的变迁而改变。[2]

客观公正地表达社会舆论,是报刊取信于民、享誉社会的基础。马克思指出,报刊不仅“是社会舆论的产物”,同样“它也制造这种社会舆论”。这种制造舆论的方式包括:把存在于某一特定环境或局部中的比较集中的,而又与社会全局有密切关系的意见加以传播、扩散,以引起社会的大反响,使原先存于一隅之地的舆论扩散为天下皆知的舆论;通过议题设置,有选择、有重点地传播某些新闻,使公众形成某个问题的关注。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传媒舆论的重要性有两个经典比喻:一是“社会舆论的纸币”,二是“党和人民的喉舌”。1850年11月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篇合写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以前,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1849年2月7日,马克思在法庭上严正驳斥对《新莱茵报》的控告,他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3]

毛泽东也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工作,认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4]

1994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他说:“正确引导舆论,重要的是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全局观念,坚持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上来,引导到实现现代化建设各项业务上来。”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报的舆论导向作用的新要求

1.把握全局关注大势是关键


(未完,全文共20406字,当前显示14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