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017年继续教育心得感想做真实的自己

星期六听了湛玲老师讲的做真实的自己,人格心理学的应用课,感觉受益良多。老师以其博学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替我解答了生活中很多的困惑,也使我深思自身之不足,以及将来教育孩子,与其他人共处时,应当避免的错误。

在听课之前,常对于热点新闻事件感到很困惑。新闻经常会报道如下的事情,例:男子公交车内吸烟,遭劝阻掌掴乘务员;男子将漂亮妻子脑袋砍下扔下20楼随后跳楼身亡等诸如此类。每当读到这样的新闻,我就感觉非常的不解和愤怒,不明白为何一点小事会让一个人如此疯狂。当看新闻视频时,也会看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当事人的状态非常偏激也非常冲动,状态疯狂,我甚是不解。最让我困惑的时,发生类似事故的当事人,相当一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事业家庭一切都看起来非常顺风顺水的,我不明白,为何一个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会变成一个冲动的杀人狂魔,或者作出自杀,自残等各种偏激行为。

同样的,在工作中生活中也时有困惑,为何婆媳关系那么难处。为何有些人我总是讲不通。工作沟通中,也时有发生冲突。为何会有人抑郁,还有为何我自己也常常失眠,难以入睡。为何我生活的有资有色,却经常觉得并不真正快乐。

听课之中我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个性需求压抑的后果。现代社会每个年轻人都压力巨大。童年时缺失的关爱,成长过程接受的应试教育,成年后迫于社会压力作出的各种妥协选择,都压抑了自我的个性和需求。每个人都有病态,或轻或重。而精神病人和疯狂者,则是遭遇了最多的不幸和压抑。

我开始反思我所接受的教育,哪些利于自身的幸福感提升,哪些又是错误的引导。我生活中所感受的诸多不快乐,其实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自我的看法。有些人永远自信,坚信世界是等我征服的,越挫越勇。有些人永远悲观,认为世界总是在跟自己对着干。我们遇到的很多不幸和挫折,旁人也遇到了,可是每个人对待的态度却迥然不同。而我始终相信,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平静和幸福,并不因为你是谁,你拥有什么而不同,它全在于你的心态。

我也开始清楚,一个人的童年对其一生何其重要。婴孩在有充足食物供给却无拥抱逗乐等回应时会死亡,孩子在父母不关心不回应的成长过程后,成年后会有人格缺陷。一个人3到5岁的年纪非常需要建立正确的一个成长氛围。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同的长幼顺序都会导致不同的性格引导。我开始思考将来在教育孩子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些细节。照顾孩子的感受,也一定不能忽视这些年龄段孩子的成长。

对于自身,我开始思考为何我常常感到难以入睡,必是因为思虑过多。而人的精神需求,大多是在安全感和身体健康生理上所有基本需求得以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也是为何我现在才有这种困惑的缘由。由于自身的不够强大,常常屈从于社会价值社会文化的认同,追求自己并不真正热爱的,勉强接受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其实都会导致压抑的个性。

这堂课也改变了我对婚姻的看法。很多人因为社会压力舆论的原因而闪婚,自以为婚姻是解决现有问题的途径,其实恰恰相反,婚姻非常需要经营,它最可能导致不幸。而选择的另一半,一定要拥有健康的人格,正确积极的处世态度。这一点远比其他例如颜值和条件要求这些更重要。这也解答了我对欢乐颂小说中,小曲为何并不看好谢彬的困惑。一个人从小生活经历的复杂,缺爱,过早的接触了太多的阴暗面极易导致过激的个性,与人不善的性格。


(未完,全文共10686字,当前显示13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