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杨佳:中国的软实力

杨佳中科院研究生院

2009年7月4日,在全国高校学生“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讲话中说,“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我们的民族是在历史的磨难中不断战胜艰难困苦而发展进步的,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也是在迎接挑战、超越局限中成长为栋梁之才的。昨天,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参加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500名代表。我深为这些自强模范的事迹所感动。……特别是中科院的教授杨佳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出的责任、自信、乐观、奉献和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必将激励更多年轻人。”

2000年,我考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多年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师从于院长、全球化权威、《软实力》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奈。

2001年6月7日,在肯尼迪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当我从约瑟夫•奈博士手中接过证书时,他对我说:“祝贺你,佳,你是中国的软实力。”顿时,全场几千名师生自发起立,为我,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多年以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鼓掌欢呼……

中国科学院青联的会标是一名勇敢的冲浪者。岁月的长河、时代的大浪,承载着我的人生,我见证着时代浪潮的日益汹涌澎湃。

1985年:走进科学家的摇篮

大学毕业即留校。当时,学校有个土政策。必须工作满三年后方可允许考研究生。只得在郑大任教三年后才报考研究生。我锁定了我国唯一的一所独立的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圆了自己多年的梦。

上中学时,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就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我对科学有了一种无限的崇敬;上大学时,我夏天最喜欢穿的一件的确良花衬衫上洒满了五颜六色的碎方块图案,白色底子上飞扬着活泼、漂亮的英文花体字“springofscience”(科学的春天)。我向往中国科学院,渴望接触大科学家。

李佩、肖朝良、于振中教授是我的导师。想当年,研究生院很简陋,没有像样的图书馆,没有像样的教学大楼,有的只是“板房”;没有像样的教科书,开学第一天发的教材都是个大厚纸卷儿,一看就是油印滚子一推而就的;没有田径场,你想跑步吗。那就上马路吧,……

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现代化的玉泉路、中关村、雁栖湖三大园区。

坐落于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对面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园区,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综合楼错落有致的排列在绿草如茵的校园里。再也不是当年我读研究生时的那个“袖珍”小院儿了。

科学院研究生院如一块磁石,深深吸引着我。1988年我研究生毕业。分配时,我三个志愿全填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我热爱这里的学术氛围,热爱这里的创新火花和专业多样性,热爱这里的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就连在食堂吃饭时他们都在说英语。

我一毕业就随李佩先生参加了在北大“芍园”进行的李政道发起的中美联合物理博士生培养项目的考试阅卷工作,领略到了“全球化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句话的意义,又一次领略到了中国学生的实力。


(未完,全文共14809字,当前显示12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