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李鸿忠同志谈治庸问责:不能允许庸者占据岗位

领导干部如果讲人情、和稀泥,搞“你好我好大家好”,就会出大问题,最后是以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受损,以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不良评价作为代价。

治庸问责回避不了处理人的问题。不处理责任人就立不起责任,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废纸一张。只有处理到位,责任才能到位。而且,越是敢于处理,越是真处理,最后处理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警醒了,都尽职尽责了,还需要处理什么人呢。

“庸懒散软”往往与贪腐连在一起,治小病可以避免干部的大病,治大病可以帮助干部避免牢狱之灾。因此,敢于按原则处理人,也是对人负责,这是大仁大义。我们揪住队伍中“庸懒散软”的少部分人,敢用猛药,敢动手术,就可以避免“疾病”蔓延。从小处讲,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从大处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处理人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选择。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湖北干部群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托,湖北要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对我们寄予厚望,所有这些,决定了我们别无选择。你尽不了责任、完不成任务、做不好事情,对不起,庸者下,能者上。对于庸者而言,或者自己选择,或者被选择。自己选择,干不好,交出岗位;被选择,接受组织处理。

在考虑需不需要处理人的时候,不要先看人,必须以事业为重。没有湖北的发展,我们个人的前途何在。没有湖北的地位,哪有我们的地位。所以,处理少数同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一定要从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从执政党建设的高度、角度来看,这是为大业负责,是为干部负责。

我们不能允许庸者占据岗位,那是“能力席位”,只认条件不认人,只能是“椅子”选择人,而不是人去选择“椅子”。领导干部如果讲人情、和稀泥,搞“你好我好大家好”,就会出大问题,最后是以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受损,以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不良评价作为代价。

取得岗位不是一劳永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岗位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一个干部如果不努力、不上进,就胜任不了岗位要求,最后,要么主动交“枪”,要么接受组织处理,没有第三种选择。

第二篇:李鸿忠王国生强调治理庸懒散软严格问责追责李鸿忠王国生强调治理庸懒散软严格问责追

2011-09-1515:49来源:新华网字号:小|大

“治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只打雷不下雨‟不行,光靠„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在严格问责、严肃追责上动真格、够力度。”8月17日,湖北省直机关治庸问责工作动员大会在武昌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推广武汉经验、在省直机关开展治庸问责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根据安排,这项工作从现在正式启动,将分宣传发动、自查整改、督查问责、总结提高四个环节逐步展开。

“我省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这是„非常之事‟,不是一般的作风和能力,一般的精神状态和努力所能达到的。”李鸿忠说,“做好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非常之精神、非常之能力、非常之举措。”武汉市在全省率先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就是针对“非常之人”采取的非常之举。这一做法要推广到全省,省直机关要带头,这正是完成“非常之事”所需要的。


(未完,全文共18483字,当前显示134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