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读三杯茶有感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上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一个人,一个心愿,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

这是写在《三杯茶》扉页上的一段文字,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这些话的含义。

由于不是自己的书,读完之后书上没有任何记号。所以,只能说说在心里留下的记号,准确度就达不到了。

引用书后封面上两位读者的话来描述一下这本书大致内容吧。

这是一本让人停不下来的书。在“帮k2山区小孩建学校”的号召下,患癌症的科学实业家,浑身酒气的绑匪,都像卡通人物一样,英雄式登场、退场。这本书带给我们看见石头中长出学校,更提醒我们重视女孩教育。自信的女性会促进整个家庭向上,让沏茶的手捧起这书本,也阻拦了拿刀枪的手,何其动人,何其有效。

而这些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张力,竟然,只是源于素朴的“三杯茶”。——贺陈旦

《三杯茶》就是那个有关承诺的故事。我在波士顿哈佛广场的旅游书局无意间被这本书吸引,一读之下,当场泪流满面„„

一个人,一个承诺,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实践。故事的后来,的确是美好的结局: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摩顿森(此书的主人翁)总共在巴勒斯坦、阿富汗及喜马拉雅山区,盖了不止一所,而是六十余所学校,特别是能让女孩子上学的学校。——黄玉华《三杯茶》译者

欲动笔写自己的感受却不知从何写起了。好人,幸运,911,塔利班,恐怖分子,伊斯兰教„„这些词汇一个个散乱地在脑海中浮现。

关于好人,摩顿森无疑是个大好人。n次冒着生命危险不求回报地为世界上需要的地方和人建学校。说不求回报,其实可以理解成更大的回报:

为了美国的安全,为了世界的和平。我们很多人都活在小我之中,以自己的生活为中心,凡事与我无关的我都不关心不在乎。中国有句古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它成了很多人的金科玉律了。我也是这样一类人。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强大,所以选择先“修身”,再“齐家治国”。就像我现在的签名:不闻窗外事,只读圣闲书。可问题是:我们要多强才能算“达”。古人没有给我们标准答案。所以这句话成为许多人的挡箭牌了。

在看本书内容之前我想象着摩顿森又是怎么样一个“牛人”,或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或很有钱,或很有权。可事实与我想象的差了十万八千里呀。他的工作很平凡,是一个急诊室的医生。这种能力也许源于他在攀登时担当了随行医生的工作。募捐建学校的事也源于他的登山爱好。在攀登乔戈里峰失败时,他受了重伤,得到巴勒斯坦的一个小村庄科尔飞村民哈吉阿里(是科尔飞的村长)一家人的照顾。他发现在这美丽的喜马拉雅山区,很多孩子都没有学校可去。于是,摩顿森把手放在哈吉身上——自从他们共饮第一杯茶后,老人常这样扶着他的肩膀——说道:“我要给你们盖一所学校。”他的生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因此改变了轨迹。

在募捐初期,他为了省钱不租公寓,有时睡在自己的“青春传奇”上,有时睡在走廊上(他自己当然有能力支付自己的生活,但是为了建学校他宁愿自己吃苦),他断然拒绝了女友要住在建筑历史悠久的饭店,因为那样几乎会花掉截止那里所募得的所有钱,当然这个女人也因此离开了他。所幸后来他遇到了真正相爱且支持他工作的妻子,读到这里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他遇到的困难我不在此一一赘述,因为实在太多。而他每次的化险为夷都有点让人匪夷

所思。连那些“恐怖分子”都为他“欢呼”了,有时连他自己都以为必死无疑了,可是最后却奇迹般地安全了。也许他做的事是安拉所愿意的。我不得不发出感叹:好人有好报。摩顿森的故事让我更加相信这个,更加相信“好人好心”是可以感染周围人的。


(未完,全文共9219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