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我县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状况的调查报1

劳动保障权益现状问卷工作的调查报告

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关于开展我市进城务工人员劳动保障权益现状调研工作的通知》(毕人社通[2012]262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深入到辖区内洗浴、服装行业等用工单位,采取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进城务工人员劳动保障权益现状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状况

我县目前共有16岁以上60周岁以下农村人口302850人,进城务工人员约109600人,其中省内务工人员约65760人,省外务工人员约43840人,随机抽取29户用人单位(其中酒店3户、洗浴中心5户、服装店21户)336人进行调查,我县进城务工人员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队伍庞大,文化程度低。我县进城务工人员自2011年末达10万人以上,男性平均年龄30岁,多数分布在建筑施工(48%)、煤矿采掘(32%)、其他行业(20%);女性平均年龄26岁,多数分布在酒店餐饮(40%)、洗浴(15%)、服装(20%)、超市(15%)、其他行业(10%),从文化程度看,基本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

1关于开展我县

(二)密集度高,技能单一,职业层次低。我县进城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分布在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种。

(三)务工人员中,女性占比重大。我县城区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县外和郊区农村,他们进城务工的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行业特点,九成是女性,多数在18—25岁这一年龄段,大部分未成家,每月所挣工资基本上只够自己花费,除了租房费和生活费后所剩无几。

二、进城务工人员劳动保障权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劳动报酬低。进城务工人员工作时间灵活,工资分配形式主要有按月定额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承包工资等,多数进城务工人员的月收入均在1000至2000元左右。

(二)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进城务工人员多是通过自发方式进城务工的,主要靠通过老乡或亲戚朋友推荐,多以血缘、地缘为纽带,在同乡、同族的介绍带领下进城务工,形成了同地方、同血缘集聚群体。

(三)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洗浴、服装等行业部分务工人员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不愿意缴纳社会保险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采取法律手段理性维权。

三、进城务工人员劳动保障权益问题的原因

(一)劳动力资源过剩,劳资矛盾突出。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的长期存在,加剧了“强资本、弱劳动”的趋势,“有劳动没关系,有关系没合同,有合同不平等”,成为了进城进城务工人员遇到的普遍问题。即便是劳资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由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一纸合同对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也是非常有限的。进城务工人员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少数进城务工人员的雇佣观念较重,用人单位侵害其合法权益时,为了保住饭碗,往往忍气吞声,采取默认、忍耐的态度。

(二)素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相对城镇职工而言,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素质相对较低,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缺乏,市场竞争力差。

四、做好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相关部门要在认识上深化,调研要出成果。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问题的若干意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记在心上、拿在手上,按照在政治上关心、管理上规范、权益上维护、素质上提高、生活上照顾,使进城务工人员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就业待遇的要求,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未完,全文共16533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