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

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富”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总人口640万而农村人口就占535万的达州市。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达州市委就明确提出结合深化“三级联创”农村党建活动,把近两年在全市试点并取得明显成果的“三村建设”活动作为全市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坚定不移地向纵深推进。

据达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班子队伍带村的核心是选准配强村领导班子,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才科技兴村的重点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科技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富民兴村,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骨干领头作用;民主法治管村就是坚持民主管理、依法办事、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达州市突出“城市反哺农村”,通过政府引导投入,带动群众主体投入,推动部门帮扶投入。据初步统计,全市捆绑投入项目资金4800多万元,引导农户自主投入1亿多元,推动县级部门投入帮扶资金730万元,有效地激活了农村市场。通过两年多努力,全市形成了党委揽总、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乡镇组织、农户实施、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班子队伍带村”是这项活动的灵魂,达州市层层建立了“三村建设”联席会议和领导联系点(片),下派3万多名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蹲点指导“三村建设”,把2849个行政村的村干部送进农校强化学习实用技术。市委还把“三村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作为县乡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此举让农村基层干部找到了为民服务的着力点,成了带动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为农户提供致富项目,帮助解决群众的急难问题,大兴办实事之风。

在地处前河旁的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北斗湾,几棵高大的古黄桷树掩映着一排排整齐别致的农民新居。2004年9月,这里被特大滑坡及洪水荡涤一空。为及早建好灾民新居,市、县领导亲自督阵,乡村干部驻扎北斗湾,帮助灾民规划新村,协调购买材料,组织加紧施工。仅40多天,受灾村民们便住进了新村。

在大竹县东柳乡黄家坝村,金鱼养殖大户陈一田指着正在渔场帮忙的村干部说:“搞‘三村建设’后,村干部更贴近我们老百姓了。这不,村上的干部今天一大早就主动上门来帮助扩建鱼池。”一旁的村民接过话头:“老陈养金鱼一年光出口就赚回20多万元,村干部要我们学他找门路抓收入呢。”

人才科技兴村破解增收大难题

如何帮助农民增收一直是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难题。“人才科技兴村”是达州市让农民在经济发展上得实惠所总结和推行的新路子。

他们鼓励村干部、村民学科技、用科技,并通过田园学校、专业大户带动等方式,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积极推行日光温室种菜、“暖棚圈舍养畜禽,粪便封闭发酵,沼气做饭,沼渣肥田”和“一池三改”等科技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改善了农居环境,建设起生态循环发展的新农村。

在渠县卷硐乡,党员教育田园学校开办的“山区柑橘栽培和金银花种植技术”等农技培训课引起了山区农民的兴趣。村民在听课、看科技电教片后,还被安排到学校的实习基地里实地操作。农民搞结构调整不仅有人引导,收获后还有果品、药材公司统一收购。

“农产品网上营销”“农业技术网上学”在当地也已不新鲜。开江县永兴镇方家沟村为530多个运输、养殖、水果营销大户安了电脑,还请人制作网页,为村民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引来10多个省市的客商。村民廖灿位去年通过网上就卖出苹果10多万公斤。

大竹县余华乡川心村星火禽业协会理事长张一云是当地远近有名的“科技能人”。他采用“五统


(未完,全文共13589字,当前显示14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