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因素分析和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十分重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也要看到,选人用人公信度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既要对选人用人工作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也要客观分析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各种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

一、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因素分析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指社会公众对党委和组织部门干部选任工作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认同感和满意程度。当前,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因素很多,已不再是单一的对干部选任工作本身的看法,各级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干部选任工作环境、民主政治改革进程、干部群众心态等都会对选人用人的评价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

从主观认识上来分析,少数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是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内在因素。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崇尚的是“学而优则仕”。当今社会,“官本位”的价值观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少数干部把官位、官级当作“命根子”,为了满足“提拔重用”的心理需要和现实需求,不择手段,阿谀奉承,“跑官要官”,甚至“掏钱买官”。有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把“官位”看作是权力的象征,是正确意见的化身,在选人用人上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有的缺乏群众观念、甚至不相信群众,对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顾虑重重,怕泄秘密、怕出漏子,往往在形式上听取了群众意见,实际上还是个人说了算;有的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在用人上奉行市场经济交换原则,乘大权在握时,以官职作筹码,“公权”私化牟取个人利益。一些领导干部在权力观上的扭曲,必然给这个地方的用人风气和用人环境带来严重的损害。

从制度体系建设来分析,干部制度不完善、措施不配套是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制约因素。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干部工作制度,但是制度的闭合性还不够严密,缺少配套措施,不能做到以制度的完整性来保证选人的科学性。如初始提名由谁提名、在什么范围提名、如何落实提名责任等要求不明确;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公示制、票决制的范围和方式亟待改进;选举制度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存在尊重选举人意志不够的问题;由于缺乏岗位职责规范和任期目标,对不同类型干部实绩的考核没有明确标准,是否称职、胜任,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导致干部正常退出缺乏评定标准,使许多相形见绌的干部甚至是群众公认度不高、反映较差的干部因缺乏手段难以调整下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缺乏科学界定,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缺乏制度保证;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虽有要求,但各地执行宽严不一,等等。选人用人制度体系设计的不完善、不配套,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未完,全文共11502字,当前显示11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